癌症殺手|37歲工程師持續血便 誤當痔瘡半年後大腸癌亡【附7大癌症警號】

都市病

撰文: 郭子豐

發布時間: 5 小時前

最後更新: 5 小時前

分享:

分享:

【大腸癌/癌症/痔瘡/血便/癌症】如果發現大便有血,當心屬大腸癌!有台灣醫生分享案例,一名37歲男子持續有血便問題,向工作場所的護理人員諮詢後,認為只是痔瘡,故自行購買藥膏塗抹治療。然而使用藥膏半年後,血便問題並未得以解決,遂到診所求醫,結果檢查後確診患大腸癌;雖然男子有積極接受治療,惟癌細胞早已大範圍擴散,結果半年後就病逝。

最新影片:

男子持續血便誤以為痔瘡

台灣腸胃科醫生蕭敦仁在健康節目《健康晚點名》中分享一宗臨床案例,一名37歲電子工程師因持續血便前來求醫。男子求診時透露,自半年前開始有持續血便情況,每次去廁所都見到有血滴出,曾為此向工作場所的護理人員諮詢,而護理人員則指應該只是一般痔瘡問題,並建議買痔瘡膏塗抹根治。但男子使用藥膏半年後,「痔瘡」並未得到解決,仍然持續有血便情況,遂到蕭醫生所屬診所求醫。

蕭醫生就建議他先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大腸鏡才進入肛門口約5厘米,就發現「幾乎四分之三圈都是腫瘤」,隨即進行切片檢驗,最終確定屬大腸癌。醫生後來緊急轉介男子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和治療,雖然男子有積極接受抗癌治療,可惜癌細胞早已擴散到整個腹腔,即使外科醫生有為他進行開刀手術也無能為力,最終男子於術後6個月就病逝。

蕭醫生提醒大家,雖說糞便潛血大部分都是痔瘡,但也不能抱著僥倖心態,「看到血便千萬不要以為是痔瘡」,應保持謹慎並及早接受大腸鏡檢查,避免生命危險。

同場加映:

癌症殺手|常放臭屁恐患大腸癌? 醫生拆解排氣因素:2情況需求醫

大腸癌為全港第2位常見及致命癌症

據本港醫管局癌症統計數字顯示,本港2020年大腸癌新增個案共5,087宗,佔全年新增個案的14.9%,共有2,287宗死亡個案,佔比15.4%,為全港第2位的常見及致命癌症。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大腸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如不及時切除會發生癌變;早期的大腸癌可能無任何症狀,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分泌黏液、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變稀或便秘、體重無故下降等。

消化系外科專科醫生劉育志稱,大腸癌在亞洲有年輕化趨勢,50歲以下發病的大腸癌患者不斷增加,中大亦有研究顯示,本港55歲以下結腸癌患者每年增加1.7%,認為與肥胖有關,因此國際建議大腸癌篩查年齡應由50歲降至45歲。

點擊圖片放大
+7
+6

大腸癌與痔瘡的分別

本港外科專科醫生梁金豐曾指出,整條大腸都有機會長腫瘤,腫瘤長在大腸哪個位置,很影響手術的做法。「接近一半腸癌發生在直腸或結腸較出位置,也較易從篩查中發現大便隱血揭發病情。若施行手術切除,需切除足夠的腸道,連帶腫瘤的相關淋巴組織也需一併切除,手術後把腸道駁回。」梁醫生指現時技術,若腫瘤長在肛門上4厘米也可駁回,惟不幸腫瘤長得非常接近肛門,有可能需犠牲肛門,不能保留肛門而需用永久造口。

把大腸癌的徵狀誤作痔瘡時有聽聞,梁醫生說痔瘡多流出鮮紅血液,甚至血液是滴出來。癌腫瘤的血呈瘀色且往往混在大便中帶潺,誠然大眾有時未必能分得到,此時最好求醫確定。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