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危機|洗碗前先浸泡反滋生細菌 專家警告勿超過1個時間 拆解5大洗碗習慣陷阱【附專家5大建議】

食用安全

撰文: 黃堯姿

發布時間: 2024/07/18 17:20

最後更新: 2024/07/21 10:26

分享:

分享:

【洗碗/碗筷/細菌/肝癌/霉菌】病從口入,連看似乾淨的洗碗步驟都有可能成為細菌溫床。洗完前必先浸泡一會兒,會更易清洗;洗碗浪費食水,肉眼看到沒有起泡就可以;碗碟疊起來放節省位置……上述這些習慣看似正常不過,但有醫生指出,原來我們已在不知不覺踩中「洗碗地雷」!

最新影片:

台灣胸腔及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不少人以為洗碗本身就很乾淨,但其實暗藏健康危機。黃軒醫生拆解5大常見洗碗習慣,指出當中常犯的謬誤及對應建議。

1. 長時間浸泡碗筷

不少人習慣飯後將油膩的碗碟先用熱水浸泡後才清洗,感覺可以軟化頑固污跡,更能夠徹底清潔。黃軒醫生指出,長時間浸泡在溫水一來會導致細菌滋生,潮濕環境有利細菌繁殖;二來,水中的油脂和食物殘渣可能會分解產生更多細菌,導致浸泡過久的碗筷表面產生一層黏滑的細菌膜細菌殘留,增加清洗難度。有些餐具更加會因此而吸水膨脹,導致開裂或變形,變得不耐用,如木筷子或竹筷子。

2. 洗碗時節約用水

近年大眾提倡環保,洗碗節約用水是好習慣,但黃軒醫生指出,若沖洗時間不足或水量太小,會導致洗潔精裡面的化學物質殘留在碗碟上,長期食用這種化學物質會增加肝臟負擔。若有些人對於洗潔精的成分過敏,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或消化系統不適,或口腔潰瘍和其他口腔問題等。

3. 碗筷未乾透就收起

不少人洗碗後未待完全乾透就收起,可能會導致霉菌滋生,尤其是木筷子在潮濕環境中容易產生黃曲霉等,長期攝入會導致肝癌。而潮濕的碗筷表面亦容易積聚細菌和其他微菌,有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及其他健康問題。

4. 疊放碗碟

碗碟疊著放置可以節省儲物空間,但黃軒醫生指出這個存放方式可能會導致細菌交叉感染,在碗碟之間傳播。而且,疊著的空間容易積聚濕氣,成為細菌的溫床。

5. 用洗碗布

清洗完碟的時候會使用洗碗布或百潔布輔助清楚頑固食物殘渣,但裡面可能卡著油污或事物殘渣,加上經常處於潮濕狀態,容易滋生細菌。

就上述問題,黃軒醫生提出以下改善措施和建議:

點擊圖片放大
+6
+5

黃軒醫生建議,洗碗前後要注意衛生,用對方法才能夠減少碗筷細菌滋生。他亦觀察到有不少家庭會用上述的方法清洗碗碟,長久下來會對家人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