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非兒童|人口學者:引雙非需不少社會配套 不宜只看好處 

社會

發布時間: 18 小時前

分享:

分享:

港大葉兆輝表示,人口政策不一定只從引入雙非著手。(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正就今年施政報告諮詢各界意見,有人大代表及立法會議員向特首提議重新引入雙非兒童,提升本港競爭力。

本港雙非兒童政策始於2001年「莊豐源案」,判決香港出生「雙非嬰兒」擁有居港權。2003年內地開放本港自由行,令不少雙非家庭湧港,直至2013年當局推動「零雙非」政策,令安排告一段落。有人口政策學者表示,引入雙非政策需有相應配套,不可過於「短視」只看好處。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人口健康講座教授葉兆輝表示,內地人口幅源廣大,當年有不少外地人來港。曾作統計有約100萬人來港,於本港出生的雙非嬰兒人數共有大約30萬人。葉兆輝表示,當年雙非帶來的社會問題「光怪陸離」,當中包括衝急症室、搶奶粉等,雖然有部分家長選擇到私院生育,不過當有額外醫療需要轉至公院,雙非家庭留於內地造成跨境學童的議題。

種種問題為社會帶來焦慮、以及額外成本,形容當年情況是「亂七八糟」。他提到,目前公營醫療系統「岌岌可危」,再引入雙非政策會為社會帶來負擔,亦憂再有本地市民外流,令原先政策目的未能達到,認為應待社會配套齊備才重推。

近年當局意識到生育率下降,力推鼓勵生育措施。葉兆輝表示,相對於日本這類出生率少、人口老化嚴重的國家,本港的人口結構尚未算太悲觀。他指到,大灣區人口靈活性大,不一定從雙非政策引入人口,提到社會對各項引入人才計劃的了解不算多,亦不確定人才是否會留港,認為人才政策可更「精雕細琢」,加強本港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