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婦人不煙不酒無病史 食飽胃脹揭患「癌王」 醫生:愛吃2類食物惹禍

健康資訊

撰文: 黃堯姿

發布時間: 2024/08/12 16:48

最後更新: 7 小時前

分享:

分享:

【胰臟癌/癌王/不良習慣/不煙不酒/致癌/胃脹/腫瘤】預防勝於治療,防癌從生活習慣開始。台灣一名50歲婦人不煙不酒,亦無家族病史,突然一個月體重驟降9公斤,平時吃飽後亦會出現胃脹,求醫發現胰臟有腫瘤,且位置接近血管。有當地醫生指出,胰臟癌確診前沒有明顯先兆,一旦發現就已屬晚期,故此建議定期做正規檢查,同時亦要注意生活健康,有2種食物多吃容易致癌。

最新影片:

台灣禾馨民權內科診所醫生林相宏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病例,指一名50歲的女病人平時沒有不良習慣、不煙酒亦被有慢性病或家族病史,最近一個月感到上腹部不適,平日餐後吃太飽就會感到上腹部不舒服、胃脹,一個月暴瘦9公斤遂求醫。起初醫生為她照胃鏡檢查,發現胃壁有點損傷。隨後在照超聲波發現腹部有個4厘米大的腫瘤,從斷層掃描可見猜測是胰臟癌,腫瘤指標CA199超出正常7倍。由於病人腫瘤很大,位置亦接近血管,故此只能夠做化學治療助腫瘤縮小再作後續治療。

1年前曾做體檢無發現

據了解,女事主早在1年前已做過身體檢查,但當時的腫瘤指標CA199仍是在正常範圍,故此未有發現腫瘤。林醫生表示,通過腫瘤指標發現腫瘤通常已經有一定的嚴重性,然而他推斷女病人的胰臟腫瘤在1年前已經開始產生,若當時有接受精確的胰臟超聲波和胰臟篩檢,及早發現存活率會大大提高。

腫瘤如果小於1公分診斷,早期接受手術,5年存活率可是有80%。

常吃紅肉或加工肉易致癌

林醫生亦提醒,近年罹患胰臟癌人數有上升趨勢,且開始年輕化,有研究發現55歲前的年輕胰臟癌患者上升趨勢比老年病人更快,佔比罹癌病患約10%至15%。故此,建議如果有家族史、糖尿病、肥胖或有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人士要小心。他指出6大高危因素,當中常吃紅肉或加工肉類人士,更容易患癌:

點擊圖片放大
+6
+5

頭3位高風險因素

林醫生早前亦曾發文指出,罹患胰臟癌的後天成因佔90%,如與個人習慣、環境因素等息息相關;家族成因或遺傳基因佔10%。

而後天因素方面,最高危3大因素如下,當中最高可增加罹癌風險達5倍以上:

 高危因素風險
1喝酒5.4倍
2吸煙3倍
3糖尿病2倍

現4種先兆或已罹癌

林醫生續指,罹胰臟癌前有先兆但不明顯。若初期診斷血糖偏高人士,5年內是罹癌風險最高,有80%患者診斷胰臟癌是會發現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症狀。另有統計發現,50歲以上患糖尿病人士,在3年內有1%機率患上胰臟癌。

另外,體重急速下降亦是罹癌先兆;若發現藥物越來越難控制血糖,或家族內沒有糖尿病患者,出現以上4種情況要留意可能是胰臟出問題。

相關文章:癌症殺手|男子腹瀉消瘦揭患末期胰臟癌 醫生:吃飯1小習慣恐誘發癌症 飯後3個表現是求救信號

胰臟癌10大風險因素

根據本港醫院管理局資料,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因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

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的存活時間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大多數的胰臟癌發生在年齡65歲以上的人士,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點擊圖片放大
+10
+9

胰臟癌7大常見症狀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4位,在2020年導致813人死亡,由於它的症狀不明顯,不容易在早期察覺,且治癒率相當低,因此亦有「癌王」的稱號。據香港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胰臟癌常見的7大症狀如下:

點擊圖片放大
+8
+7

同場加映:高糖食物增胰臟癌風險

點擊圖片放大
+4
+3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