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滿瀉垃圾桶醒覺環保重要 環保人楊婷:愛護環境需發自內心
撰文: 周美好
發布時間: 2024/08/16 16:45
最後更新: 2024/08/16 16:46
對事情的醒覺,可能是一個人、一本書甚至是一瞬間。楊婷在小賣部見垃圾桶爆滿景象,成為她的「震撼教育」﹐自此走上保育生態之路,成為環保人。
她不遺餘力,家中做垃圾分類、自攜餐具、開環保宣揚專頁、淨灘、執垃圾執到去台灣……感染幾許身邊人,魄力驚人。
楊婷的「震撼教育」是2009年讀高中之時,學校小賣部的垃圾桶,放滿發泡膠碗、膠袋、塑膠叉,這一幕令她無比驚訝。「我想棄掉我手上的垃圾,但垃圾桶已爆棚,再放任何東西在上面,肯定會山泥傾瀉般撒滿一地。」她忽萌想起生物老師說過燃燒塑膠垃圾會產生有毒氣體,她環顧手上及周遭都是塑膠,好奇它們最終何去何從,當日放學回家就瘋狂在網上搜尋相關資訊找答案。
她曾參觀過香港的堆填區,印象是先進、完備、有系統,有廢水防滲漏工程、收集甲烷發電、傾倒區毫無臭味……但她其後才恍然大悟,堆填區終有爆滿的一日。「當時我想,要盡早處理自己的垃圾。」
孤單醒覺人
由那天起,她環保使命燃得熊熊,決意在學校及家中做起:她在學校小賣部自備餐具及食物盒、在社交平台呼籲,總之有機會就大力鼓吹。「微小改變可令環境無咁差,日常生活多做回收、買需要的東西、購物想清想楚、食物不浪費等等,都不是甚麼難做事情。」
熱血環保人,卻被家人澆冷水。「家人覺得我黐綫!我自備器皿買東西,他們認為是落後;在家中角落設分類回收,他們覺得好煩。幸好在半推半就下,家人最終都合作。」
事實上,那時的楊婷感到孤單。「當時真覺得只有我一個人醒悟,其他人都不當減少垃圾是一回事。」有親友特別多意見,不明白她為何180度轉變栽進環保世界,向她嘲諷潑冷水,指回收是徒勞無功。「強迫人去做一件事,只會令人反彈或反感,我從不會逼大家跟隨我去環保,只有明白原因、甘心樂意,發自內心去實踐更重要。」
僑生宣揚環保
楊婷其後往台灣高雄升大學,主修海洋生態,這個僑生對推動環保極落力,感染了身邊的同學。台灣回收膠樽有錢收,大家把所有垃圾扔在垃圾桶,拾荒人要翻垃圾桶逐包垃圾打開尋找膠樽,看在她眼裏於心不忍,於是她行前一步,開設網上專頁,呼籲大家做好廢物分類。
有一次她和學妹一起吃快餐,見學妹用兩枝飲管喝汽水,楊婷於是說:「在網上片段見有海龜的鼻子插了飲管,你用一枝不夠還用兩枝?!」她無心一句,卻喚醒了學妹,之後積極改變自己生活,畢業後更成為了潛水教練,推廣愛護生態。「我覺得大家不是不想環保,有時只是需要旁人提醒。」
楊婷與一間海邊民宿老闆稔熟,有次颱風過後,海邊滿布垃圾,她向老闆要了一些大袋子執拾,老闆也好不感動。「他們眼中可能覺得我是傻傻哋,因每次打風落大雨後,海邊就垃圾堆積,為何由一個香港僑生幫手清理?我覺得又不是甚麼困難大事,純粹花少少時間幫忙一下吧!也希望當地人也可為保護環境多行一步。」
最新影片推介
「我是幸運兒!」
10年前已厲行環保、自備器皿吃東西買東西,人家覺得怪異極端,楊婷卻感到好玩,像探索一個新領域。「那時我自帶食物盒買外賣常被拒絕,當被拒絕時我就會問對方原因為何,例如不方便、怕不衞生,我會在他們不大忙碌時間作進一步溝通,知道我是為了環保,好些食肆也讓我自帶餐具,甚至多給我一些分量食物,這種互相建立互信,彼此在摸索可能性,我就覺得好玩。」時至今日,支持自攜餐具的餐廳大為增加,她是樂於看見。
她現時與友人開設一間環境教育公司,也與不同機構團體合作,舉辦講座、活動、畫畫等,題材統統離不開環保及生態保育。她慶幸找到自己的志向,並樂在其中。「曾看過一本日本著作,內容指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志向、是社會的需要、同時是專業又可以賺到錢,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
她說一些人對環保有誤解,環保人不能享受、不可開冷氣、不能旅行也不要買衫,這看法當然是極端,環保不是非黑即白,這是一個光譜,有不同階段,也有需要由他人引領,了解日常生活習慣會影響環境,從中作出小改變。
INFO
《綠惜見未來》
港台電視節目《綠惜見未來》以紀錄片形式,每集以一個可持續發展議題,探討衣、食、住、行等各個生活層面,政府政策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市民如何融入綠色生活,共同守護地球。
播放日期及時間:逢星期六7pm
播放頻道:港台電視31
💯備戰考試季!立即下載免費試題👉🏻【中英數常識試題下載】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