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孩子抗拒返學接觸老師同學 專家拆解8症狀認清社交焦慮症

兒童健康

發布時間: 2024/09/02 14:19

最後更新: 2024/12/11 00:21

分享:

分享:

孩子抗拒返學接觸老師同學,專家拆解社交焦慮症8大症狀。

【開學/返學/社交焦慮症/社交恐懼症/社恐】在診症室內,常接觸到不少的兒童及青少年不願回到學校或課室。當中成因固然十分複雜,從孩子的身體、精神狀態,以至身處的校園、家庭等社會環境因素皆互相牽連,需個別作詳細了解。

然而,筆者發覺其中有不少兒童及青少年都不約而同表示,當中有部分原因是害怕跟其他同學或老師接觸和交談。再細問病歷下,才發現同時有社交焦慮症的症狀。

分離焦慮症︱送返學後偷偷溜走+借老師恐嚇子女 爸媽愈做愈錯增子女分離焦慮症

最新影片:

開學|社交焦慮症8個生理反應

社交焦慮症的患者會持續地對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感到恐懼。他 / 她們在這些場合會感到被受注視,同時會過分地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出醜或感到尷尬,引起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常見的社交焦慮情境包括上課答問題、小組討論、演講、表演等。有些人也會對在別人面前吃東西、「撘枱」、或在餐廳向店員點餐感到恐懼。

他 / 她們在這些社交場合中,很容易引發焦慮的生理反應,包括手震、發抖、心跳加速、呼吸困難、流汗、腸胃不適、面紅耳熱、手足冰冷等。不少患者都理解自己的恐懼是過度或不合理的,但往往會不會主動求助,而是繼續嘗試避開這些社交場合。久而久之,會續漸令自己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及學習受到影響,甚至出現缺課的情況。

開學|社交焦慮症方法

治療方面,我們會視乎患者的情況,建議接受心理或藥物治療。有些情況也可能會兩者並用。目前最常用的藥物選擇是血清素調節劑(SSRI)或血清素及腦腎上腺素調節劑(SNRI)。簡單而言,藥物治療令血清素及腦腎上腺素回復平衡,改善社交恐懼症症狀。以上藥物一般都很安全,但兒童和青少年服用也必須小心監察,因藥物可產生嚴重的副作用,雖然情況並不常見。 如果懷疑身體出現的徵狀或副作用與服用的藥物有關,應盡快請教醫生。社交焦慮症的心理治療,主要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幫助患者糾正思想上的謬誤,從而改變逃避行為和減低焦慮症狀。同時會一同制定進程表,助患者循序漸進地重新面對所懼怕的社交場合。透過治療,大部分患者情況都得以改善。因此,如發現小朋友或青少年有社交焦慮症的症狀,應及早求助。

點擊下圖看9招克服暑假後遺症:

點擊圖片放大
+17
+16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備戰考試季!立即下載免費試題👉🏻【中英數常識試題下載】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

撰文 : 葉劍威醫生 香港心理衞生會教育及預防小組委員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