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北大研究:5項指標自測健康 1種人中4樣患冠心病風險暴增562%

醫生診症室

撰文: 黃堯姿

發布時間: 2024/09/20 16:50

最後更新: 2024/09/26 11:15

分享:

分享:

北京大學一項研究,提出5項指標自測健康,1種人中4樣患上冠心病的風險暴增562%。

北京大學一項研究,提出5項指標自測健康,1種人中4樣患上冠心病的風險暴增562%。

【冠心病/中風/遺傳風險/心臟病/護心】心臟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7成患者屬於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病發,亦是引致心臟病死亡的主因。有研究指出,患上心血管疾病除了遺傳因素外,生活和飲食習慣亦是關鍵因素之一。研究團隊參考過去文獻,提出5項指標,供大家自測生活健康程度。

最新影片: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Advertisement

      心血管疾病|高遺傳風險+不健康生活習慣 易心臟病發+中風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年7月在醫學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發表研究,指出生活習慣與遺傳風險對於患上冠心病和中風有密切關係。研究團隊在96,400名60歲以下的參與者中,分成4大組別,包括低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健康低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不健康高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健康,及高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不健康。透過分析他們的臨床和基因數據,從而對比他們各自患上冠心病、缺血性腦中風和腦出血的早發及晚發風險。

      低遺傳風險組別中,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早發冠心病風險比生活方式健康增加25%;早發缺血性腦中風風險增加74%、早發性腦出血風險增加58%。

      相比之下,高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上述3種疾病早發的風險分別是:

       早發風險(%)晚發風險(%)
      冠心病+562%+547%
      缺血性腦中風+234%+131%
      早發性腦出血+553% +255%

      當中以病發年齡比較,冠心病病發年齡提早3.4年;缺血性腦中風提早6年;早發性腦出血提早1.6年

      心血管疾病|1招逆轉 人人可做到

      然而研究團隊提出,切換至健康生活方式能夠逆轉早發病發風險。研究結果顯示,不論遺傳風險高低,切換健康生活方式後,人人皆可重拾健康,當中亦高遺傳風險的中年人受益最大,早發性冠心病風險下降67.8%、早發性缺血性腦中風降低57.4%、早發性腦出血降低54.3%

      綜合研究結果,研究團隊得出結論,只要奉行不健康生活方式,不論遺傳風險高低皆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加上遺傳風險與生活方式有疊加效應,建議中年人士需要維持健康生活習慣。

      心血管疾病|5項指標自測健康程度

      那麼「健康生活方式」應如何定義?研究團隊參考《中國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選出5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為指標,以下5個因素每項1分,得0-1分為生活方式健康,得4-5分的生活方式就算不健康。

      點擊圖片放大
      +5
      +4

      相關文章:心臟病警號|心臟病有樣睇?  4大皺紋位恐增死亡率 抬頭紋越深 心臟病率高10倍

      心臟病發6大先兆

      對於心臟病的猝死風險,本港心臟科專科醫生曾振峯曾接受訪問時指,心臟病屬於醫學上一種統稱,泛指心臟血管疾病,例如心率問題、心瓣問題等,通通都被歸納為心臟病;惟坊間大眾提及心臟病,普遍會認為等同「冠心病」。

      假如患上冠心病,患者心口中間位置會出現「被重物壓住」的鈍痛感,有時痛楚甚至會蔓延至下巴、膊頭及背部。曾醫生指出,有部分患者雖然未必會感到心口痛,但卻會出現以下多個徵狀:

      點擊圖片放大
      +6
      +5

      3招減輕心臟病發作風險

      點擊圖片放大
      +3
      +2

      10大護心食物

      點擊圖片放大
      +9
      +8

      11種降膽固醇食物

      點擊圖片放大
      +12
      +11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