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撞報告|1年錄309隻鳥撞玻璃傷亡 逾6成屬候鳥另涉全球極度瀕危鳥種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9/26 18:30

最後更新: 2024/09/26 20:23

分享:

分享:

(左起)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香港觀鳥會副總監胡明川。(香港觀鳥會提供)

香港觀鳥會今日發表《香港鳥撞玻璃報告》,指在前年9月至去年8月底共錄249宗鳥撞報告,涉及309隻雀鳥,有284隻死亡,所涉品種有13種屬具保育級別,包括全球極度瀕危黃胸鵐等;另香港被譽為「候鳥天堂」,但報告卻發現,鳥撞雀鳥中便有逾六成屬候鳥。觀鳥會倡政府研究立法規定新建築須具「防鳥撞」設計,亦建議政府先行 改善現有高鳥撞風險建築。

鳥撞玻璃,又稱窗殺,指雀鳥因無法識別透明或反光的玻璃為障礙物,誤以為可穿越而撞上玻璃幕牆,使其受傷甚至死亡。香港觀鳥會綜合本港在前年9月1日至去年8月31日期間的249宗鳥撞報告,發現全港有16區曾錄得鳥撞,共錄得309隻鳥撞個體,其中284隻死亡,25隻受傷,另亦有69個鳥撞拓印,即鳥撞玻璃後在玻璃表面留下的羽粉、羽毛或排泄物痕跡。

觀鳥會指,鳥撞報告共涉及48種鳥種,其中13種具保育級別,達88隻,佔整體 28.4%,包括全球極度瀕危黃胸鵐、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北鷹鴞及藍喉歌鴝等。而錄最多鳥撞記錄的五個鳥種依次為栗頸鳳鶥、白頭鵯、暗綠繡眼鳥、栗背短腳鵯和樹麻雀,分別有71隻、41隻、38隻、30隻及11隻。

香港被譽為「候鳥天堂」,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候鳥在此停留補給,不過觀鳥會同時發現,本港的鳥撞雀鳥,逾六成屬候鳥,而鳥撞高峰月份也與春秋雀鳥遷徙季和度冬季重壘,如綜合各月份數據,11月是錄得最多鳥撞個體的月份,共113隻,其次為12月,有41隻,再者則為3月,有37隻,這些月份正是春秋遷徙季和度冬季。觀鳥會續指,這幾個月份亦錄得較多集體鳥撞事件,即同一時間多於一隻同類鳥種的鳥撞個案,如共17宗集體鳥撞事件中,有7宗,即4成在11月發生,主要涉及一些會集體遷徙或活動的鳥種,其中最嚴重的集體鳥撞個案,是前年11月10日在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圓夢臺,有至少35隻白頭鵯懷疑因撞向透明玻璃欄杆而集體死亡。

最新影片:

報告亦指出,不同高度的玻璃構築物均存在鳥撞風險,在錄到懷疑鳥撞的114個建築物中,有過半屬高樓建築物,亦有逾四分一屬中層建築物,即4至11層高,而1至3層高的低矮建築物也有近23%。觀鳥會指,涉鳥撞的高樓建築物普遍有較高的玻璃覆蓋率,且距離植被較遠,相信是因為大範圍的玻璃幕牆能反射天空或遠景,繼而影響正於香港較高處、作相對遠距離飛行的雀鳥。至於涉鳥撞記錄的低矮建築物,其撞擊面大多與樹叢距離較近,相信這些個案通常涉及一些於樹叢間、作短距離低飛的雀鳥,因此即使其玻璃覆蓋率不高,若該玻璃能反射樹叢,便會混淆雀鳥誤以為可穿越,而導致鳥撞發生。

香港觀鳥會副總監胡明川指,在規劃新建築物時,必須優先和慎重考慮選址與雀鳥棲息生境的距離,和減少玻璃覆蓋率等措施,以緩減鳥撞風險,提到立法規管新建築是全球共同趨勢,許多歐美甚至亞洲地區的政府已率先通過立法,強制規定所有新建或翻新建築物須符合「防鳥撞」要求;而香港,雖然參與綠建環評認證的新建築物,若採用「雀鳥友善設計」可獲額外分數,但認證純屬自願性,難以廣泛應用於全港建築物,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同時擁有相當高的生物多樣性,更加有責任、有條件開展這方面的政策及立法研究,從建築物的選址規劃及設計著手,避免為野生雀鳥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傷害,共同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挑戰。

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指,現有存鳥撞問題的玻璃建築物並非「無得救」,如美孚港鐵站在安裝防鳥撞貼紙後,鳥撞率大減9成。而報告所記錄的114座建築物中,至少有八個已知建築物施行了改善措施,如路政署去年接獲意見後,在半年內為四段曾接獲公眾鳥撞報告的透明路邊隔音屏障,增設防鳥撞圖案,但亦有一些高風險政府建築物,如北角政府合署、何文田政府合署等仍有待改善,促政府率先在已知具鳥撞風險的政府建築物實施「防鳥撞」措施,為業界以身作則;同時研究不同方式,鼓勵業界主動改善現有高鳥撞風險的玻璃建築。

此外,觀鳥會也推出本港首個鳥撞玻璃公民監測套裝,包括一份鳥撞玻璃監測小冊子和一張「鳥撞玻璃監測公民報告隨身卡」,即日起供免費下載,而實體版則於下月7日起可免費索取,本會希望鼓勵更多市民一起記錄和監察鳥撞玻璃,擴展鳥撞數據庫,從而深入了解香港鳥撞問題。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