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中大首顆衛星成功發射 助提升災害管理及全國智慧城市發展

社會

撰文: 吳穎嵛

發布時間: 13 小時前

最後更新: 4 小時前

分享:

分享:

(左起)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兼卓敏地理與資源管理學教授關美寶、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系校長特聘助理教授馬培峰。(陳靜儀攝)

中大與國星宇航聯合研發的「香港青年科創號」衛星,上周一(24日)成功發射,為「中文大學衛星星座」首顆衛星,並已進入太空軌道。中大表示,上述衛星是首個獲創新科技署資助的對地觀測衛星建設項目,亦是「向國慶獻禮之作」,意義重大和深遠,將服務智慧城市、碳中和,以及可持續發展等研究領域。

中大指,衛星發射實現了3項重要突破 ,可從太空觀測地面大數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狀況、三維模型、氣候變化等。大數據則利用人功能智能分析,用於智慧防災、低空經濟等,令城市規劃工作更精準及廣泛。

中大衛星星座首席科學家的太空所所長關美寶表示,衛星成功發射實現了重要突破,亦增加了大數據分析專才的市場需求,為全國智慧城市提供資訊服務。她指,數據將用於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設計和智慧防災等專業知識,實現新質教學。

天文台於本月7日發出黑色暴雨警告,至翌日才解除,持續近16小時。關美寶提到,團隊當日利用了國家的高分數據,提供數據予天文台及渠務署,支援他們的工作。發射衛星後,團隊開展一系列的發射和數據收集,將應用在智慧城市的設計和發展上,並透過衛星長期收集數據觀察趨勢,及氣候的變量,期望未來可應用在救災及預測暴雨上。

關美寶又指,雖然中大未發射衛星前,一樣可以要求其他經過本港的衛星提供數據及購買照片,但預測災害時需要大量數據,讓人工智能(AI)學習,現時則可以要求衛星多拍些照片,形容可「自己話事」、有更多可能性。她又指,衛星已加入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星座,可互享數據及照片,相信預測工作可做得更精準。

關美寶期望,發射衛星可推動香港在航天科技的發展,學生可以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她指,航天可以帶領香港到新的方向,團隊不只是研發一個衛星,未來或需要人才分析及衛星數據、設計及研發等,冀能帶來「漣漪效應」。

中大校長段崇智表示,衛星為AI大模型科學衛星,有助香港、整個大灣區及全球提升災害管理、智慧城市、碳中和、低空經濟等領域的發展。他又指,衛星成功發射標誌着中大與國家航天局長期合作關係的新里程,將會促進航天遙感知識的科普教育,加深青年學者及大眾對航天科技的認識。

(左起)中大衞星研發團隊成員莫可怡、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兼卓敏地理與資源管理學教授關美寶、中大校長段崇智,以及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系校長特聘助理教授馬培峰教授。(陳靜儀攝)

記者:吳穎嵛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