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發展|科大學者傅凱駿建議未來重點發展前沿科技 不能只搶最尖端學者
撰文: 梁薾心
發布時間: 2024/10/30 00:00
港府近年大力發展創科,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傅凱駿形容香港位於中西交匯處、人才密度高,惟有空間不足的「死症」,建議未來重點發展前沿科技,又認為不能只搶最尖端學者。
34歲傅凱駿自小熱愛物理,為舊制會考和高考雙料狀元,2013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物理學學士後,先後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研修博士課程及取得文學碩士,再於2018年完成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並在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至2021年回港。作為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他近年奪得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等多個科學界獎項,更獲選為2024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研究員。
談及香港發展創科的優勢,傅凱駿形容香港位於中西之間,加上簽證等配套方便,能聚集不同背景的人士,人才比例高。內地人升學和求職時亦會率先考慮香港,因文化生活方式接近,且鄰近家鄉,使本地院校較易收到高質素學生。
不過,對施政報告提出吸引世界級科研團隊合作,傅凱駿直言本港已有世界級團隊;又指一個人行到最尖端時或已50至60歲,認為香港更需要的是,能夠與本地團隊產生協同效應、為科研發展帶來裨益的人才。
另外,傅凱駿稱空間不足是香港的痛點,相信即使北部都會區創科城落成,也未必能解決。若要突破困局,他認為香港宜集中研究地方及基礎人手需求較少的前沿科技,而非盲目跟風發展AI、芯片等,「就算項目在全世界很受歡迎,若香港本身先天優勢不適合,就要想想如何最理想地運用資源。」他強調香港不是單打獨鬥,科研落地、產業化過程毋須只在港進行,可尋找夥伴合作。
傅凱駿目前主要研究電子的量子特性等,明日將出席「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2024年度會議簡報成果。他鼓勵年輕人保持傻勁追夢投身科研,亦要勇於承擔失敗風險,形容「六合彩好難中,但始終都會有人中。」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記者:梁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