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颱威力︱萬宜下周或逼港?史上首次11月四颱共舞 梁榮武解構秋颱威力
撰文: 王明芳
發布時間: 11 小時前
最後更新: 6 小時前
【颱風/秋颱/天文台/天兔/銀杏/桃芝/萬宜】颱風「桃芝」已經「逃之夭夭」,不過「萬宜」與「天兔」 正在生成,加上「銀杏」,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同時出現4個熱帶氣旋,是1961年以來有完整紀錄以來首次出現,而天文台最新預測指,位於西北太平洋的「萬宜」會在下周初進入南海中北部,受其與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華南沿岸及南海北部風勢頗大。
最新影片:
香港已經入秋,理應不會打風,但導致「四颱共舞」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前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梁榮武接受TOPick訪問解構秋颱形成的原因,他指秋颱並不罕見,由於襲港的颱風主要從太平洋吹來,雖然秋天沒有猛太陽,但太平洋儲了很多熱量,所以絕對有條件孕育出颱風,甚至威力強大的颱風。
梁榮武續指,颱風去到11月深秋仍會出現,他以10年前超強颱風「海燕」為例,在11月8日他生日當天,海燕以巔峰強度登陸菲律賓,當時他正在菲律賓為港台拍攝節目,深深感受到秋颱威力,「所以在11月深秋仍可見威力強大的颱風,視乎它能否吹到來香港。」
一般來說,受東北季候風影響,颱風都難以移動過來直接影響本港,「最多在本港南面經過,並帶來雨水,但一般都不會太大風雨。」
秋颱威力︱未來颱風威力更強
至於近年全球暖化影響整個大氣候,武哥直言秋颱與全球暖化的關係不大,但科學家有共識,在全球暖化之下,雖然打風次數未必會增加,但熱帶氣旋一旦形成後,會變成威力強大的颱風機會更高。
這些未來颱風不但風力加強,還會帶來大量雨水,移動更緩慢,即吹襲某一個地方的破壞力更大;加上海水上漲,本港和其他地方的水浸情況會更加嚴重。
而天文台科學主任發布最新天氣隨筆專欄文章《「風」盛的11月》指,繼熱帶氣旋「銀杏」影響香港後,相隔僅僅31小時,天文台因應「桃芝」而在周一晚上(11日)再次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雖然相對超強颱風「銀杏」,「桃芝」在靠近華南沿岸時強度明顯較弱,但由於路徑頗為接近香港,令本港受其北面的烈風區威脅,因此天文台需在周三深夜(13日)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是二戰後年內最遲發出的八號信號,亦是繼1954年後再度在11月發出多於一次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秋颱威力︱天文台分析「四颱共舞」3大因素形成
氣候上,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主要形成區域位於菲律賓以東的暖水區。在正常情況下,由於西北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脊在秋季開始向赤道南退,並在11至12月逐漸覆蓋該暖水區,熱帶氣旋通常會在較南的位置形成,並採取偏西路徑影響菲律賓中部、南海南部及越南一帶,或在副熱帶高壓脊中的弱點轉向偏北方向移動及減弱(圖四)。
初步分析顯示,今年11月上旬的副熱帶高壓脊較正常強,位置亦較正常偏北及向西伸展,並未有覆蓋氣候上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主要形成區域(圖五)。
在適合的大氣條件下,熱帶氣旋可以在副熱帶高壓脊南側的輻合帶形成。同時,四個熱帶氣旋環流均較小,並保持一定距離(大於10至15經度),令它們有一定空間發展。
此外,較強及西伸的副熱帶高壓脊令這些熱帶氣旋形成後,採取偏西路徑橫過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圖五),避開向北進入較涼海水及較強垂直風切變等不利熱帶氣旋發展的區域。在種種因素影響下,最終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同時出現四個熱帶氣旋。
截至周四(11月14日),「銀杏」及「桃芝」受副熱帶高壓脊南側的引導氣流影響而進入南海北部。由於11月上旬影響廣東沿岸及南海北部的東北季候風偏弱,以及南海水溫普遍仍然溫暖(26度或以上),「銀杏」及「桃芝」可以維持一定強度接近廣東沿岸,令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秋颱威力︱颱風「天兔」及「萬宜」也襲港?
隨著「桃芝」逐漸遠離本港及減弱,風季會就此完結嗎?天文台指出,預料位於呂宋附近的「天兔」會在周四(14日)至周五(15日)期間橫過呂宋海峽,大致移向台灣南部並逐漸減弱,隨後轉向東北方向移動,移向琉球群島一帶(圖六)。此外,位於西北太平洋的「萬宜」會在下周初進入南海中北部(圖七),受其與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華南沿岸及南海北部風勢頗大。
【颱風蘇拉】3大颱風冷知識點解打風叫「掛波」? 揭開2、4至7號停用原因
更多打風消息,即睇:
中大畢業禮|原定因颱風取消中大畢業禮 師生洗版鬧爆後順延至周日舉行
落波返工︱差2小時可放全日風假 打工仔湧入天文台fb鬧爆:又要上演人類大遷徙
💯備戰考試季!立即下載免費試題👉🏻【中英數常識試題下載】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