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塑膠垃圾佬朱煒傑 人棄我取眼中都是寶

休閒消費

撰文: 周美好

發布時間: 2024/11/15 18:03

最後更新: 2024/11/16 23:32

分享:

分享:

塑膠回收再造設計者朱煒傑身前像雲石花紋的椅子,可有想過真身竟是塑膠? (周美好攝)

塑膠成災已是大眾關注問題,企業與小巿民在生產及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塑重要,但無可避免用到的塑膠,終點不一定是垃圾站、堆填區。

在朱煒傑眼中,廢棄塑膠大有用途,他與拍擋將之回收、設計、重造,「借屍還魂」升級為小至襟章、陀螺,大至桌椅、藝術裝置,為塑膠帶來第二生命。

朱煒傑把身後的各種塑膠來個「改頭換面」重生。 (周美好攝)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建築設計系畢業的朱煒傑,讀書時曾在不同公司實習,已自感個性喜歡落手落腳親力親為,猶勝每天整日對着電腦埋頭苦幹。8年前畢業後,把參與一個項目所賺得的報酬,萌生發展初創事業,成立本地設計團隊[Gaau1] up(佰事得設計工作室),以土炮機器實驗於社區收集塑膠,透過升級再造塑膠品推廣源頭減廢。

點擊圖片放大
+6
+5

參與塑料回收項目

創業項目千萬種,他目標在手作範疇,那些年不少人愛做木工、皮革或者首飾,朱煒傑希望做些與眾不同的,碰巧當時有一個Precious Plastic項目(由荷蘭設計師Dave Hakkens發起的一個全球性塑料回收項目,為全球800多個小型塑膠回收組織提供開源設計,並同時提供免費的開源機器和模具,讓世界各地的社區可以簡易「複製」塑料回收系統,以便進行廢棄塑膠回收工作。)於他而言,是「啱啱遇着剛剛」的好時機。

「Precious Plastic初開展,不是很多人參與,用塑膠垃圾作材料成本也低,由收集垃圾到破碎、溶化,整個過程都是自作業,我覺得趣味盎然。」他嘗試跟隨項目藍圖組裝機器,向着塑膠回收方向邁出闊步。

當年朱煒傑與拍擋在街頭收集塑膠。(被訪者提供)

遇困難一一克服

他坦言初時並不着眼於環保,只是覺得這項目有趣味,做下去,難題卻逐漸顯現。「原來自己對塑膠欠認識,手藝的知識也不足,砌機器時困難重重。香港那時也沒有『綠在區區』的塑膠收集點,從哪裏收集塑膠也是茫然,試過到一些公司收集水樽,但數量仍是不足夠。」

他沒有氣餒,一方面虛心請教一方面努力自學,手藝問題迎刃而解。另外,有組織自發在街頭定期做垃圾分類回收,朱煒傑膽粗粗向負責人表明需要不同塑膠做實驗,對方大方答允及支持,把各式各樣的塑膠品交予他。

「我們把不同的塑膠破碎、溶化、燃燒,漸漸了解它們的特性,這實驗花了差不多一年。」

他在荷蘭參與製作5米大的Geodesic Dome。 (被訪者提供)

實驗過程中,他見盡塑膠造成的問題,才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我們每星期去回收塑膠,其實都幾厭惡性,講明是乾淨回收,但總不時收到一些好污糟的,難免產生情緒。心常忖,如何循這方面(環保教育)做多一些?」

親到荷蘭學習

朱煒傑本是閒餘進行以上實驗,2019年初有一個契機,他到了荷蘭Precious Plastic大本營參與一個塑膠回收項目,逗留短短約莫一年,令他獲益匪淺。「我在荷蘭學習機械研發、產品研發、為網站拍攝圖片以至舉行展覽。與共事的人的互動與互相學習,使我在塑膠回收上有更多想法。」回港後他與拍擋重新租地方作工作室,決定全身投入環保這領域。

早前朱煒傑在「綠色建築周2024」作講座嘉賓,與大眾分享塑膠材料的各種可塑性。(被訪者提供)

最初,他們製造了一部注塑機,帶到不同學校、社區及機構作分享及示範。「我們會以體驗方式讓參加者嘗試及接觸塑膠回收,透過手眼並用,可加深他們的印象。」

可惜這部注塑機問題頗多,翌年砌了一部腳踏碎膠機,參加者以腳踏方式把塑膠破碎,有份參與塑膠回收其中一部分;最後,會教他們用回收的塑膠製作新產品,如陀螺、筆座、牙刷座、杯墊及行山扣等,參加者即時看到成品,都會感雀躍。

「綠色建築周2024」中他更帶了注塑機到來,讓參加者在工作坊中親身動手嘗試。(被訪者提供)

做環保要貼地

他的環保宗旨力求貼地,公司取名[Gaau1] up除了是廣東話食字外,強調在本港一條龍回收、設計、生產再造,碳足迹也較低。現時,[Gaau1] up會與不同公司合作回收塑膠,如日棄式隱形眼鏡的膠盒就很適合做回收再造。

「塑膠回收當然需要企業間群策群力,意識上的改變也重要,我們想貼地點多舉辦工作坊,希望從中滲透在大眾的觀念裏:塑膠都可升級再造漂亮的東西。當然我也知道大家的意識不能即時改變,但從工作坊了解到就算一個外賣飯盒,也可再造成椅子,會萌生把塑膠拿去回收的想法。」

腰豆枱由本地回收塑膠升級再造而成,每張桌面使用了20KG不同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塑膠垃圾。(被訪者提供)

沒有離開設計本業

朱煒傑有「塑膠垃圾佬」外號,他笑着說:「我有落手落腳做塑膠回收,又將之升級再造,這稱謂很能概括我做的工作。」   

畢竟是盤生意,朱煒傑指近年生意達致收支平衡。「初創時是大家靠做外面的part-time來維持,最近一、兩年多了人認識公司,在舉辦工作坊與購買設計產品下,收支已平衡。」

他與團隊塑膠回收再造的產品多元,有家具、家品及配飾。 (周美好攝)

由讀建築設計,無心插柳躋身環保行業,他隨遇而安。「自問貪玩,想做一些有趣的工作。其實不覺得偏離了做建築設計的範疇,因現時工作都做緊設計,只是並非建築如此大的層面;事實上讀建築所學的,對我現職有很大幫助。」

塑膠回收箱來自外賣飯盒、隱形眼鏡包裝、膠樽蓋、全新的過期口罩和超市回收的購物籃。(被訪者提供)

塑膠回收分類

在香港雖非所有塑膠都可回收,朱煒傑指在回收系統中,9成家用塑膠可回收,可細心觀看塑膠的回收標籤1至7號。
他設計產品,所用的回收塑膠會揀過,如製作工藝品,會選擇溶化時氣味沒那麼大的塑膠,因此多選2號及5號塑膠。他們的產品也不會摻雜其他物料,再回收時也可重用。

💯備戰考試季!立即下載免費試題👉🏻【中英數常識試題下載】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