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加價|三間公司重申加價理據 有議員反對倡設通脹掛鈎票價檢討機制
發布時間: 16 小時前
最後更新: 16 小時前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今(22日)討論3間巴士公司加價申請,多名議員表明反對,有議員質疑城巴整體業務有盈利,涉欺瞞大眾,城巴解釋兩個專營權資產獨立計算,不能互相資助。另外,三間巴士公司均表示贊成設立恆常的票價調整機制。
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李碧茜重申,政府會考慮多項因素嚴格把關,包括巴士公收支財務狀况、市民的接受及負擔能力、服務質量等,強調政府一旦決定加價,可利用「隧道費基金」減低加幅。
3間巴士公司提交加價申請,九巴申請加6.5%、城巴是9.5%,嶼巴則是6.5%。九巴財務總監梁祖德提到,2019年至2024年全港整體平均每日客次下降9%,而屯馬線及東鐵線通車後,更令九巴每日減少13萬客次,流失的客量不可逆轉,嚴重削弱主要收入來源,又指過去7年員工薪金累計升22.9%,遠高於票價的10.4%升幅,加上燃油價格持續高企及不穩增加經營成本,加價是令財務穩健的方法。
城巴董事總經理李卓豪解釋,現時客量只恢復疫前約89%,面對極端天氣、鐵路擴展、港島人口老化及下跌等挑戰,城巴於2023年蝕5,740萬元,而現時車費落後通脹25%,認為有必要上調票價。他強調每程車資平均上調約0.8元,認為屬可負擔水平。
新大嶼山巴士營運總監施偉廉指出,嶼巴在過去五年連續錄得虧損後,大致收支平衡,希望透過申請加價尋求合理回報。嶼巴自上一次加價後,巴士車長的薪金增幅約為8.2%,預期若獲准加價後,公司的財政狀況將陸續回復穩健水平,能投放更多資源確保員工的待遇、改善服務及安全措施等。
有議員表明反對加價,其中工聯會陸頌雄稱加幅不合理,不滿巴士公司多番強調要加人工故需要申請加價,但實際上沒有加薪6.5%或9.5%,又指巴士加價是「鋪鋪清」,「唔能夠一次講返N年前,一次過追加返」,重申巴士公司須開拓收入來源。
實政圓桌田北辰認為,加幅高於通脹不能接受,建議為專營巴士公司制定與通脹掛鈎的可加可減票價機制,每年一次,使用市民工資中位數的升幅來封頂,如果最後加幅超過2023及2024年兩年合計的通脹3.4%,表明一定反對。九巴、城巴及嶼巴代表均支持建立恆常的票價調整機制,但認為需同時考慮燃油價格及員工成本等因素。
民建聯梁熙指出,按照公開數據,若計及所有線路,即港島線、過海線、機場巴士及新巴等,城巴賺約1億,另稱城巴將廣告收入外判予關連公司,屬利潤轉移的手段。李卓豪說,兩個專營權要分開考慮。李碧茜回應指,巴士公司將廣告服務外判十分常見,強調各公司均按既定程序公開招標,認為不存在利潤轉移及利益輸送問題。
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表示,沒有人喜歡加價,但巴士公司僱員要加薪,會令經營成本上升,又說因結構性問題,專營巴士加價永遠滯後通脹,認為當局應公道地審視加價申請,並關注會否協助巴士公司提高非票務收入。李碧茜稱,明白專營巴士公司要盡量開拓非票務業務,如相關公司提出的建議涉及其他政府部門,運輸署會提供協助,署方會與營辦商保持溝通。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