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新焦點|黃鰭吞拿等體型大魚類水銀含量較高 食安中心教安全食魚貼士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12/02 09:00

最後更新: 2024/12/02 15:34

分享:

分享:

本文將會探討食物中的甲基汞、其對健康的影響,尤其是如何安全食用魚類。

汞(水銀)是什麼?

汞(水銀)是一種天然存在的金屬元素,可通過自然現象(例如火山活動、岩石風化等)和人類的活動(例如燃煤、工業生產活動、垃圾焚化、採礦等)而逐漸散布在環境中。金屬汞(水銀)可與環境中的其他化學元素如氯、硫磺等結合,形成無機汞化合物。細菌也可以將汞轉化為無機形態的甲基汞,繼而在魚類及貝類這些生物體內積聚,令這些食物成爲人體攝入甲基汞的主要來源。此外,甲基汞也可沿食物鏈向上而增加。例如,相對於體型較小、進食浮游生物的魚類,體型較大、活得較久並進食小魚的魚類甲基汞含量會較高。

甲基汞的食安風險

甲基汞影響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和腦部發育。若孕婦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進食甲基汞含量較高的大型捕攝性魚類,仍在腹中的胎兒便會攝入甲基汞。此問題值得重視,因爲甲基汞會通過胎盤從母體有效地轉移至胎兒。進食後的吸收率由金屬汞的近乎完全沒有、無機汞的10%至30%至甲基汞的95%左右不等。

兒童的認知思維能力、記憶力、專注力、語言能力、精細運動能力和視覺空間能力或會受攝入甲基汞的影響。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某些特定羣體,特別是正值生育年齡的婦女及幼兒限制甲基汞含量高魚類的進食量。

適當進食魚類有益健康

進食魚類是均衡飲食的一部分,對健康有莫大益處。魚類含豐富蛋白質、人體必需的奧米加-3脂肪酸及多種維他命和礦物質。更重要的是,魚類含有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及EPA(二十碳五烯酸),有助預防冠心病,並對胎兒腦部發育至關重要。婦女和幼兒的膳食尤其應該加入魚類。

孕婦和正值生育年齡婦女有甲基汞的安全攝入量嗎?

世衞轄下的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已在2007年根據發育中的神經毒性訂定安全攝入量,即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 1.6 微克,以保障發育中的胎兒。對於生育年齡婦女外的其他成年人,其攝入最多高於每周可容忍攝入量兩倍,仍不會構成神經毒性的風險。如果女性經常食用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甲基汞會在其體內逐漸積聚。儘管甲基汞大致可經糞便自然排出體外,成人體内的甲基汞水平要降低一半,一般需時45至70天。因此,婦女在懷孕前身體內可能已含有甲基汞。正因如此,計劃懷孕的婦女應該關注食物中的汞。

甲基汞含量相對較低的魚類(左)與甲基汞含量相對較高的魚類(右)的例子 (相片來源:漁護署)

作出精明選擇,既能獲得吃魚益處又可降低風險

一般而言,體型較小[即(1斤(約605克)]以下的魚類、養殖魚和淡水魚的甲基汞含量較低。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進行的總膳食研究顯示,大頭魚、鯧魚(䱽魚)、絞鯪魚肉、三文魚、烏頭、龍脷柳和鯇魚的甲基汞含量相對較低。不過,由於甲基汞會在生物體內積聚,體型較大(大多壽命較長)的魚類,以及劍魚和鯊魚等捕獵性魚類所積聚的甲基汞會較多。市民應進食多種甲基汞含量較低的魚類。每星期進食一至二份(一份等於150克)魚類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能為健康帶來益處,同時也要限制甲基汞含量高魚類的進食量。此外,罐頭吞拿魚的甲基汞含量通常低於新鮮吞拿魚,主要因為魚類的品種不同,或用於罐頭的吞拿魚體型較小[如鰹魚(skipjack tuna)]。每周不應進食多於5罐(每罐約140克)鰹魚罐頭,而長鰭吞拿魚(albacore tuna)罐頭則不應多於每周3罐。在本港,產後或授乳婦女經常會飲用魚湯。食安中心曾經就飲用魚湯的風險和益處進行評估,研究結果顯示,飲用魚湯是安全的。雖然如此,還應避免進食體型較大的捕獵性魚類,包括飲用這些魚烹調的魚湯。

TOPick與食物安全中心合作,提供最新的食物安全資訊,「食安新焦點」逢每月的第一及第三個星期一早上九時刊出,以上資訊均由食物安全中心提供。

最新影片推介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