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塑膠|中央收膠屆滿後回收損耗率撤限 低價值雜膠恐「拎去丟」

社會

撰文: 黃小冰

發布時間: 2025/01/04 00:00

最後更新: 2 小時前

分享:

分享:

中央收膠計劃資助於月中屆滿後,據悉當局將撤銷處理塑膠損耗率限制,中央收膠承辦商、俊成環保總經理方文金建議政府設明確標準及發牌規管,讓有能力的回收商在規範、公平環境下競爭。(朱永倫攝)

中央收膠計劃資助於月中屆滿。據悉環保署將撤銷限制回收商處理塑膠損耗率,回收業界憂日後部分同行將低價值雜膠如膠袋「拎去丟棄或燒」,倡政府發牌規管或主動調查損耗率高個案。環團憂新安排打擊市民回收信心。

本港早年曾出現「有膠無人收」,政府自2020年起逐步在9區推中央收膠計劃,資助合約承辦商收集區內非工商業廢塑並妥善處理,據了解,合約設損耗率上限,要求回收商將絕大部分回收塑膠循環再造。

環保署早前宣布,合約於本月18日結束後將不再延續,改由綠在區區自行選擇政府認可回收商處理所收集的廢塑膠。

據了解,署方上月邀請多間塑膠回收商參加簡介會,會上提到回收商須將塑膠再造成具市場價值的產品,但不再限制損耗率;新安排下,回收商可將「無法處理」的塑膠送「轉廢為能」。

環保署:會突擊檢查 監測工序

環保署昨回覆本報查詢時,並無回應未來會否設損耗率要求,稱認可回收商須提交各項資料,包括處理廢塑膠種類的分選工序,生產綫、處理量、下游處理方法和再生產品等,確保適合回收再造的塑膠妥善處理及製成原材料、環保磚或隔音裝置等;又稱綠在區區回收的塑膠,不能「直接送往堆填區」或焚燒處理,至於分選工序中不適合回收再造的物料,則可按個別情況轉廢為能,如用作製造水泥的燃料。

署方指,相關運作安排須經核實方可成為認可回收商,署方會不定時突擊檢查,及監測不同轉廢為能工序,包括棄置量。

中央收膠承辦商、俊成環保總經理方文金指,署方現嚴格監管承辦商各收集及回收再造程序,其龍鼓灘工廠便有4部攝影機直連環保署系統,合約亦設損耗率要求;而現時回收的混雜塑膠,如雜膠袋、雜膜等的處理成本是膠樽數倍,原料售價卻只有膠樽約一半,「做一噸、蝕一噸」;若綠在區區願支付能補貼處理成本的處理費,該公司有齊各種設備,故會繼續處理。

有回收商表示,現時回收的混雜塑膠,如雜膠袋、雜膜等的處理成本是膠樽數倍,原料售價卻只有膠樽約一半。(朱永倫攝)

惟他指撤銷損耗率要求,令監管變得寬鬆,料有同業將雜膠「拎去丟棄或燒」,「如果處理1成,抌咗9成都可以,好奇怪」,倡政府設明確標準及發牌規管,讓有能力的回收商在規範、公平環境下競爭。

倘損耗率高 促政府介入調查

另一承辦商、劉財記紙業董事長劉耀成稱,因損耗率按重量計算,當中包括市民放錯回收桶的非塑膠雜物,令業界頗「難做」,但在合理情況下,損耗率一般為約10至15%,若差距太高,政府應介入調查。

他亦指,倘損耗率高亦無後果,或出現害群之馬。他提到本港塑膠回收商「一隻手數得晒」,簡介會當日卻有近百人出席,至少涉數十間公司,「好多人走出嚟,但唔知喺邊到出嚟,佢哋嘅心態就係想睇下有無着數。」

環團抨「開倒車」 損市民信心

他形容現時塑膠市場很差,料綠在區區不會願意支付處理費,大家就會各施各法賺錢,例如在回收塑膠中佔約4成的雜膠,或無人處理,「最後都送去燒」,尤其製作環保磚等的規模仍很少,難吸納如此多廢塑膠,強調需靠政府監管。

環團綠領行動批政府叫停政策卻不設損耗率是「開倒車」,質疑署方無從查證分選工序中的回收物是否真的不適合回收再造;形容轉廢未能實際上是將廢塑膠拿去燒,將打擊市民回收的信心。綠惜地球指即使不再推中央收膠,也應有「中央要求」,才能確保所有回收塑膠獲妥善處理。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