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間醫學院|沈祖堯:納稅人資源投放外地生 不划算
撰文: 陳展棋
發布時間: 2025/01/06 00:30
最後更新: 2025/01/07 16:42
【第3間醫學院/ 非本地生 / 沈祖堯】第3間醫學院日後料錄取非本地生,政府工作組專家顧問沈祖堯認為,若將納稅人資源投放在外地生並不划算;另一專家顧問蔡永忠指,倘非本地生不獲資助或損課程吸引力,料政府需考慮在教資會框架外設新資助模式。
顧問倡教資會外 設新資助模式
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去年底提及,希望新醫學院可透過招收非本地生,吸引更多人才來港,相信學生來港讀醫畢業後,大多數都會選擇留港發展。目前教資會限制資助大學錄取非本地生設4成上限,至於非本地生在新醫學院課程佔多少比例,則未有定案。
本身是教資會成員的蔡永忠相信,增加本地醫生人手及發展國際教育樞紐,同樣為當局發展新醫學院的目的,形容工作小組對相關非本地生收生比例,持開放想法,相信政府亦會考慮到保障本地生進入大學的機會。
蔡指,教資會目前沒有向非本地生提供資助,非本地生來港讀醫,動輒或需十多萬元,課程需具備吸引力,收生非「講就有人嚟」。他指出,教資會只是現有發展下資助模式的依據,認為政府可於目前框架外給予資助,由零開始發展「Brand-new approach(新資助模式)」。
曾擔任星、港醫學院要職的沈祖堯表示,無論是香港及新加坡,本地對醫療課程需求很大,形容將納稅人資源投放於外地人「並不划算」,「如果整一間醫學院出來,一半(學生)不是本地人,家長會好不滿。」
促設限 需留港工作一定年期
沈祖堯提及,新加坡主要兩間大學醫學院,均是供新加坡本地人就讀,另一間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及美國杜克大學合辦的研究院,就有約3成非本地生。他解釋,按當地政府合約,海外學生在當地醫科畢業後,需留在當地工作一定年期,估計本港或需考慮採取類似方法。
他續指,如不加設畢業後工作限制,就可以考慮仿效澳洲,向非本地生收取貴幾倍的學費,以收回成本,「讀完可以即刻走」。
至於海外學生來港讀醫畢業後,如何避免醫生人手流失?他認為公營機構要有良好環境,提到新加坡也有來自鄰近馬來西亞的醫生,留在星洲「做足一世」。蔡永忠亦認為,本港公院需繼續改善環境,又相信不少醫生於本地公營醫院工作,並非只為薪酬。
最新影片推介: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