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救護車首例|67歲呼吸衰竭男病人經跨境直通救護車抵港 港大深圳醫院轉送屯院
撰文: 吳穎嵛
發布時間: 2025/01/10 15:08
最後更新: 2025/01/10 23:46
【大灣區 / 跨境救護車 / 屯門醫院 / 港大深圳醫院】首有病人經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抵港。一名67歲男病人,周二(7日)因呼吸衰竭入住港大深圳醫院,至昨日情況漸轉穩定,在醫方評估後,經深圳灣口岸送至屯門醫院。運送過程歷時40分鐘,索價逾5000港元。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服務去年11月啟動,醫管局昨安排首名病人由深圳轉送屯門醫院。該名病人為香港居民,患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機。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黄立己表示,男病人日前因呼吸衰竭入院,至周四(9日)情況稍為穩定,家屬提出希望回港醫治,兩地醫生評估後認為適合跨境轉運。屯門醫院周四晚7時已與港大深圳醫院聯絡,了解病人的病情、所需藥物等,並在運送期間實時知道救護車位置,形容運送過程順利。
港大深圳醫院副院長李詠梅表示,病人患有慢性病,血氧不足,有心臟衰竭症狀,一度神志不清,經初步治理後有好轉,遂轉送回港。她續指,該名病人昨早11時離開深圳醫院,花40分鐘抵達屯門醫院,期間有醫生及護士全程跟車;到達屯院後,15分鐘已順利將病人送到病房。
跨境救護車首例|醫生護士全程跟車
救護車服務費用為4990元人民幣(約5297港元),李強調,費用是成本價,較同類私人服務便宜;又指過程需由兩地醫院溝通及安排,「一定唔止呢個價」。
被問到如何判斷病人是否適合由跨境救護車運送回港,李詠梅指,首要考慮是病人及家屬的意願,其次是病人的情況「嚴重得嚟穩定」,能承受運送過程。如病人有能力自行安排交通工具接送及過關,則無需使用有關服務,避免出現濫用情況。她補充,現時國內醫療越先進,能提供大部份治療,故服務主要視乎病人意願。
她續說,並非病情嚴重至要用呼吸機才算適合使用有關服務,舉例指如港人在內地遇到車禍,過關有困難,院方都會協助。她又指,計劃由港大深圳醫院做評估,主力送至屯門醫院;如治療上有特別需要,兒童醫院及瑪麗醫院亦會提供服務。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現時審視病人是否適合使用服務的準則合理,提到如未來有涉及長者的個案,應了解病人是否在內地定居的長者。目前「廣東計劃」下設「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為部分選擇到廣東省或福建省養老的長者提供援助。彭鴻昌指,如政府已為他們提供資助,理應毋需擔心在內地長期住院及治療的費用,「係咪仲需要返落嚟呢?」,認為這方面應有清晰指引。
立法會議員黃國建議建議將服務擴展至廣州及中山,以9市皆有始發醫院為目標,對增加港人到內地養老以至大灣區融合都有好處;除運送病人南下,病人北上安排亦要早作籌劃。
最新影片推介: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