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RK|謝展寰:焚化爐不等於「一把火燒掉」垃圾 不計成本回收只增經濟負擔

社會

發布時間: 15 小時前

最後更新: 14 小時前

分享:

分享:

香港正在建設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 (I·PARK1) 。(環境及生態局相片)

香港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 (I·PARK1)預計今年年底投入運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撰寫網址,透露坊間誤解政府未來會把廢物「一把火燒掉」,不再推動減廢回收。他解釋部分廢物回收成本高昂或不適合回收,嘗試回收所消耗的資源和能源,會超過環保效益,強調堅持不計成本的回收只會增加社會的經濟負擔。

點擊圖片放大
+4
+3

他表示,回收垃圾的成本可能因多種因素而變得昂貴甚至不可持續,對環境的影響也會更高。而技術上也並非所有廢物都適合回收,舉例混合材料、受污染的廢物以及低質量塑膠等,往往難以回收利用。他以處理發泡膠作例,收集和運輸廢發泡膠的成本十分高,加上回收發泡膠還需要高溫熔化和化學處理,所以回收發泡膠成本高昂,處理成本可以高達數萬元一噸,過程中會釋放有害氣體,消耗的能源和資源碳足跡也十分高。

他直言,當回收成本高昂且效益低時,堅持不計成本的回收只會增加社會的經濟負擔,亦可以加重環境問題。他指,在這樣的背景下,焚燒發電可以是更佳的廢物處理方案。

I·PARK1溫室氣體排放量低 爐渣可用作建築材料

而正在興建的I·PARK1為轉廢為能設施,通過焚燒來產生熱能並轉化為電能的廢物處理技術。謝展寰表示當中有多項優勢,包括減少垃圾填埋,節省土地資源、溫室氣體排放量遠低於填埋,以及焚燒後的爐渣可以用於生產建築材料等等。

2024年6月,I.PARK1正在興建,預計2025年底啟用。(資料圖片)

他強調,對於高價值、易回收的材料,例如金屬、紙張,高價值塑料等,回收在經濟和環境效益上都是更佳選擇;對於不可回收或回收成本過高的廢物,轉廢為能便是一種更佳的處理方式。

I·PARK1位於石鼓洲外海人工島,參考環保署網頁,設施每日可處理3,000公噸垃圾,並採用先進的焚化技術作為核心處理技術,會配合一座示範規模的機械分類及回收設施,透過縮減混合都市固體廢物的體積,回收有用的資源,從而大大減少廢物堆填及延長堆填區的可用年期。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