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安全︱醫學會鄭志文:涉事醫生需解釋診症判斷  收款後才提供診斷做法明顯不合適

社會

發布時間: 2025/01/13 21:12

最後更新: 10 小時前

分享:

分享:

(涉事平台網頁)

新冠疫情期間,醫管局不少私家診所為避免病人接觸,透過遙距診症並提供送藥。醫委會2019年12月發出《遠程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並曾就指引推出《常見問答》,讓醫生在提供遠程醫療時,不會違反香港註冊醫生必須遵守的專業守則。

香港醫學會會長鄭志文今日(13日)於電台節目表示,根據指引,醫生即使於遙距診症診治病人,就病人情況仍然「有好重的責任」,處方及用藥需要合理、並作出解釋,亦十分著重首次診症是否見過病人。

鄭志文解釋,醫生於遙距診症是需要解釋行為合理、以及合法,例如網上視像有顏色偏差、燈光影響,醫生需確保診斷不會受這些偏差影響。他表示,是否合乎指引,視乎病人病情的複雜程度,以及病徵亦可能潛伏危機的訊號,「如果沒有問到就是不適合」。他亦指,如收款後才提供文字診斷,「好明顯是唔合適的情況」。

涉事網上平台,僅向病人詢問有否長期病、以及藥物過敏。鄭志文表示,醫學上難以「死版」列明要求醫生遙距診症時的行為,而是需要由當時開藥的醫生對診斷作出解釋,由同業及基本常識判斷。他認為,是次個案明顯利用法律漏洞,亦指藥物流出可能會衍生濫用藥物,並流出社會,造成非法進食、甚至加害別人的情況。

目前的指引沿用已經5年,是否有需要再作修改以加強監管。鄭志文指,雖然疫情已復常一段時間,但仍然有醫生採遙距診症,暫時看不到遠程醫療指引有所不足,認為衛生署可以透過巡查、或接獲投訴堵塞漏洞,就如同就藥房進行巡查一般。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表示,該網上平台除了銷售感冒藥外,亦有銷售其他處方藥物,例如偉哥等壯陽藥。林志釉指,醫生對情況是「不聞不問」不符合專業精神, 無論是刑事、以及醫生專業操守層面均可作調查。

林志釉表示,如確認違規,醫生處方藥物時會發出醫生紙,料難以「甩身」。林志釉亦指,這類個案存在已久,醫委會需有投訴才能處理,審訊時間亦長,角色較被動,期望衛生署不只是透過轉介處理,指署方透過法規才有更多權力阻截個案。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