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怕煙鏟老公患肺癌求醫 人妻獲醫生1句提醒 照肺結果大反轉【附肺癌症狀+成因】
撰文: 黃堯姿
發布時間: 2025/01/21 18:47
最後更新: 2025/01/27 18:55
【肺癌/吸煙/肺腺癌/二手煙/致癌】就算一生從未吸煙,都有可能患上肺癌。台灣一名太太因為怕吸煙多年的丈夫患肺癌,故帶他照肺檢查。幸獲醫生當時一句點醒太太,沒想到檢查過後,結局卻出乎意料。
最新影片:
台灣胸腔內科醫生蘇一峰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病例,一名60歲太太陪同丈夫求醫照肺,因丈夫「煙齡」很高,身為太太怕丈夫吸煙多年會患肺癌,故陪同他來求醫照肺求安心。蘇一峰為丈夫檢查時,反而關注旁邊太太的健康情況,提醒她同樣是患肺癌的高危人士。太太當下感到愕然:
我也是嗎?可是我沒抽煙啊!
蘇一峰解釋,她經常會吸入丈夫呼出來的二手煙,致癌風險不比吸煙者低,況且女士吸煙患肺癌的風險比男性高,建議她同樣做檢查。於是,夫妻兩人同樣做了電腦斷層檢查肺部,報告結果診斷丈夫無恙,反而太太確診患第1期肺腺癌。後來太太特地來到道謝,慶幸當時醫生有建議她做檢查,才可及早發現病灶,
你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本來沒有要做電腦斷層,謝謝你提醒我!
肺癌|5大非吸煙高危因素致肺癌
帖文下有很多網民留言指二手煙比起吸煙更毒,就算本來無吸煙習慣,患肺癌風險或比吸煙者高。台灣胸腔內科醫生周百謙在當地健康節目《小宇宙大爆發》中指出,臨床上觀察到越來越多肺癌患者一生無吸煙習慣,卻罹患肺癌,原因與日常習慣息息相關。他指出5大非吸煙高危因素致肺癌:







肺癌|是癌症「頭號殺手」
根據癌症基金會資料所示,肺癌為香港十大癌症的「頭號殺手」,致命率遠超於第二名大腸癌,當中男性發病率比較高。香港肺癌患者大多數是吸煙人士,而其他常見風險因素如人口老化、空氣污染和胸腔放射治療等,亦會增加肺癌的風險因素。








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曾指出,肺癌分為4期,癌症惡化的過程因人而異,患者一般在幾周至幾個月內進入下一個癌症階段:
- 第1期:一側肺臟有小型腫瘤,未出現淋巴轉移
- 第2期:一側肺臟有大型腫瘤,或出現肺門淋巴轉移
- 第3期:腫瘤侵入縱膈淋巴及鎖骨對上的淋巴組織
- 第4期:腫瘤擴散至雙側肺臟,出現肋膜腔積水,或轉移肝臟、骨頭、腦等器官
肺癌|罹患肺癌4大常見成因






肺癌|基因突變成非吸煙患者病發原因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曾受訪表示,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個案約70%,而當中「肺腺癌」又佔「非小細胞肺癌」60至70%,而且趨勢是越來越多。
李醫生表示,香港非吸煙患者所患的「肺腺癌」之中,約70%和基因突變有關,腫瘤生長較慢,患者年齡相對年輕,一般只有40、50歲,「有研究亦發現,亞洲的女性肺癌患者中,有60至80%為非吸煙人士,而且亦較年輕。大部分非吸煙女性所患的肺癌之中,主要就是『肺腺癌』。」
「肺腺癌」又名「無聲殺手」
「肺腺癌」被形容為「無聲殺手」,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曾接受訪問時指出,肺腺癌屬非小細胞肺癌之一,據統計數字顯示,本港平均每年有約3000宗肺腺癌新症確診個案。
陳亮祖指出,肺腺癌與一般肺癌略有不同,肺腺癌未必與吸煙有關係,患者相對較年輕,他曾接觸有患者僅30歲便確診;他直言,肺腺癌的起因至今未能確認,有機會與環境污染,空氣內出現放射性氣體有關。
經常待在辦公室,空氣不流通,空調內的「氡氣」會釋放幅射,市民吸入太多,會有可能引起肺部細胞變異造成癌症。
陳亮祖表示,肺腺癌早期徵狀並不明顯,確診時大多已達末期,並擴散至身體其他地方。患者的徵狀,亦已超越持續咳嗽和氣喘等一般肺癌的情況:
患者會感到骨痛或頭痛,四肢乏力,但其實當時癌細胞已由肺部擴散至肝﹑骨或淋巴。
同場加映:肺腺癌|肺腺癌與肺癌有何分別?








相關文章:
李麗麗離世|「TVB第一代打女」李麗麗癌逝終年75歲 半生貢獻演藝事業享受單身【附肺癌病徵+成因】
癌症殺手|40歲男從不吸煙照X光驚見密集肺結節確診肺癌 醫生:「手指變異」1症狀快求醫
母愛偉大丨33歲單親媽患末期肺癌只餘3個月命 成功眾籌932萬 :想為孩子留一些東西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