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專家警告4種超市食物慎吃 1類飲品處理不當可染4種惡菌

食用安全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5/03/21 17:35

最後更新: 2025/03/28 19:26

分享:

分享:

食安專家警告,4種超市食物慎吃。

食安專家警告,4種超市食物慎吃。

【超市食物/食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美國有專家日前分享超市常見4類食品潛風險,稍有不慎恐增感染風險,呼籲大眾選購時應特別留意。

最新影片:

據《紐約時報》報道,德拉瓦大學微生物學家Kali Kniel及美國華盛頓食品化學家兼顧問Bryan Quoc Le聯合指出,超市4類常見食品有可能會引發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甚至致命感染,購買時應多加注意,避開食安陷阱,其中Bryan Quoc Le強調:

點擊圖片放大
+5
+4

4大超市食安陷阱|1.預切水果及農產品

預切水果在去皮後,喪失蛋果皮保護,潮濕的果肉恐會滋生大腸桿菌,其中切塊的蜜瓜因生長時接觸土壤髒水和動物糞便,污染風險最高。

建議:食用前再次清洗,並確保冷藏於攝氏5度以下,避免與生肉同放。

4大超市食安陷阱|2.苜蓿芽、三葉草等生芽菜

美國疾管署過去經常接獲生食芽菜中毒案例,專家強調芽菜於潮濕溫暖環境生長,易殘留沙門氏菌、李斯特菌。

建議:食用前需煮沸或高溫烹調,徹底殺菌。

4大超市食安陷阱|3.未經巴氏殺菌生牛奶

未經攝氏72度加熱處理的牛奶,可能含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李斯特菌,以及彎曲桿菌,對兒童、孕婦、免疫力低下者尤其危險。

建議:市售牛奶一般已使用巴氏殺菌,假如發現未經殺菌的牛奶建議應避免食用。

4大超市食安陷阱|4.超市保溫熟食

假如熟食未維持攝氏60度以上、凍食未能低於5度,則會落入約4-60度的「危險溫度帶」,細菌15分鐘內將快速增長。

建議:留意擋板是否清潔、假如是自助吧台,應夾具是否專用、衛生,另外亦要注意食物是否長時間暴露於室溫中。

食物中毒|6大食物類別易致食物中毒

台灣營養師高敏敏曾在Facebook專頁中表示,通常細菌性食品中毒原因來自於生鮮海產、貝殼類、肉製品、蛋製品、乳製品、飯盒及生菜沙律、澱粉類製品、低酸性罐頭食品、香腸及火腿等肉類加工品等。這些食物都會容易滋生不同細毒、病毒、天然毒或化學物質,而導致食物中毒。高敏敏補充,常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物質包括:

    點擊圖片放大
    +7
    +6

      細菌感染|了解李斯特菌 衞生署拆解食安貼士

      據衞生防護中心及食物安全中心資料顯示,李斯特菌在環境中無處不在,食物亦有可能含少量李斯特菌。一般而言,進食含有少量李斯特菌的食物(例如每克食物少於100個菌落形成單位)對健康影響極微,但萬一細菌數目增加,便有染上李斯特菌病的風險。

      李斯特菌在低至零度仍可緩慢地生長,當食物長期存放在雪櫃,有機會令李期特菌慢慢繁殖。若果這些食物未有烹調並徹底煮熟,進食後可能會受感染。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頭痛,有時會出現腸胃不適的病徵,如噁心、嘔吐及腹瀉等,部分患者或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腦膜腦炎或敗血症。

      點擊圖片放大
      +5
      +4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