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逝風險|味覺失靈是短命徵兆?研究揭早死風險高47% 吃不出「這2種味」最高危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5/03/28 19:28
最後更新: 2025/03/30 19:03
【早逝/喪失味覺/短命】品嚐食物的美味是人生一大享受。喪失味覺通常被認為是衰老,而最新研究顯示,味覺失靈可能與更高的死亡風險有關,特別是失去對2種味道的感知能力。
最新影片:
根據2025年2月在《JAMA 耳鼻喉頭頸外科》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7,340名40歲以上的美國成年人,發現自年輕時期開始味覺能力下降的人,其早逝風險高出47%。其中,無法感知鹹味的人早逝風險增加了65%,而失去酸味感知的人,其風險則上升了69%。
早逝風險|女性面臨的風險比男性高
研究結果還顯示,女性面臨的風險高於男性。在早期或中年時期失去味覺的女性,其早逝的可能性比沒有味覺變化的女性高出56%;而男性中,味覺變化者的早逝風險增加了34%。此外,對鹹味和酸味的感知能力逐漸減弱的人,早逝風險最高,整體風險提高了大約50%。
研究指出,雖然未證明味覺喪失會直接導致早逝,但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某些潛在嚴重疾病的早期警號,會導致早逝。先前已有研究將味覺障礙與阿茲海默症、高血壓等疾病關聯起來,這些疾病會縮短壽命。
喪失味覺的9種可能原因
味覺喪失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感冒、流感、藥物副作用、癌症、鼻竇感染、過敏、荷爾蒙變化、吸煙、缺乏鋅和維他命B12等。隨著年齡增長,鼻腔內的嗅覺神經纖維、味蕾數量也會減少,剩餘的味蕾敏感度降低,特別是60歲以上人士。
早逝風險|失去味覺暗藏健康風險
研究進一步指出,失去味覺還可能帶來飲食健康風險。例如,無法感知鹹味的人可能會攝取更多的鹽,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而對甜味感知能力有限的人,則可能增加糖和添加糖的攝入,造成二型糖尿病等代謝問題。研究人員建議,如發現味覺有異常,應及早求醫,以保障健康。
同場加映丨3種隱形高鈉食物
食起來沒有鹹味的食物原來亦可以是傷腎食物!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曾在節目《如果雲知道》上表示除了太甜及太鹹食物會傷腎外,一些吃起來不鹹的食物亦可以是高鈉食物,默默傷害腎臟健康,更列舉了3大隱形高鈉食物,其中一種更是大眾早餐常見食物。






高鈉食物丨身體鈉過多3大反應
洪永祥表示當身體攝入過多鈉時,往往會有3大表現:






資料來源:《JAMA 耳鼻喉頭頸外科》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