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漁農產品|漁護署冀建統一品牌 將訂生產標準及建立認證、溯源制度等

港聞

撰文: 黃小冰

發布時間: 2025/03/26 07:00

最後更新: 2025/03/26 09:05

分享:

分享:

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黎堅明(中)。(漁護署提供)

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黎堅明(中)。(漁護署提供)

漁護署目標明年3月底前,就本地漁農產品建立統一品牌並集中推廣,署方會訂立統一生產標準,亦會設驗證及溯源制度,確保產品安全、低碳等。署方亦研在轄下公園加入旅遊元素,包括在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設生態旅館等。

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黎堅明昨與傳媒茶敘時指,將就本地漁農產品,蔬果、魚、豬及雞等,建立一個統一新品牌,並為各類漁農產品建立生產標準及養殖方法,署方亦正與本地認證機構合作,就品牌建立認證及檢測制度,確保品牌下的產品都是優質、低碳及安全。

他續指,品牌也會設溯源制度,以保市民在銷售點買得的確為本地生產漁農產品,舉例蔬菜可用紮帶包捆,而每個紮帶可印有二維碼等,市民一掃就能獲取產品來源及生產的漁或農場資料等,另亦會抽查各認可銷售渠道。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Advertisement

      冀建立品牌信心 優質產品市場定位

      他相信,有正式、由政府做的品牌及認證,可以加強市民對本地產品的信心,但就不會訂立市場佔有率目標,指品牌非朝著量去做,而是希望建立本地食材是優質產品的特定市場定位;而品牌名稱仍有待擬定,目標明年3月或之前可以推出,現也正與不同持分者研究如何做好品牌推廣及做好配套,如擴展不同銷售渠道及網絡,包括酒樓食肆等。

      黎堅明又指,漁農業要可持續發展,大前提是產品能買得到,價錢亦合理,坦言難與大量入口的產品鬥價錢,但相信品牌產品的價錢也會是「大眾化」,非買不起的程度,又指本地產品的優勢在於品質,相信物有所值的話,市民也願意付多點錢購買。

      《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提及推動生態旅遊,黎堅明稱,署方會研究所管理的不同公園,包括郊野公園、海岸公園、地質公園等能否加入旅遊元素,冀做「金漆招牌」,吸引市民或外國遊客到訪,提到正做勘查研究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也擬設觀鳥活動及生態友善旅舍等,讓遊客身歷其境,但強調大原則是不影響環境,會與顧問再研究。他又相信,休閒漁農業也可加入很多旅遊元素,如出海及田耕等,相信對遊客也具吸引力。

      人道毀滅野豬後 滋擾大減

      署方現正檢視現行的野豬管理策略及相關措施,黎堅明稱,自2021年開始捕捉及人道毀滅野豬後,野豬滋擾熱點已大減,相信現有方法有效,會採取相同的行動,但會研究在野生動物管理及執法上如何做得更好,如在餵飼黑點設AI CCTV,亦會嘗試以圍網捕捉野豬,以提升效率。

      《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禁止餵飼野生動物的規定,去年8月起擴展至涵蓋野鴿等,署方截至上月尾,共發出194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其中45張涉及餵飼猴子、20張涉及餵飼野豬、33張涉及餵飼野鳥,以及96張涉及餵飼野鴿。署方亦透過傳票檢控1宗涉及違例餵飼野鳥的個案,被判罰款5,000元。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