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收費改革|急症室上調收費至400元 盧寵茂稱現時收費不符「輕症共付」原則
撰文: 施雯雯
發布時間: 2025/03/26 10:55
最後更新: 2025/03/26 12:28
▲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認為,400元共付額是合理,並指現時180元的收費不符合「輕症共付」原則。(曾耀輝攝)
【醫務衞生局 / 公立醫院 / 急症室 / 加價】政府昨日(25日)公布改革公營醫療收費的方案,包括調整急症室收費,由現時的180元上調至400元,第一類危殆及第二類危急病人豁免收費。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認為,調整收費的考慮因素包括病人負擔能力、如何善用服務、分擔成本等,又強調急症室服務成本比一般門診高,所以400元共付額是合理,並指現時180元的收費不符合「輕症共付」、「能者共付」的原則,有必要提高。
盧寵茂今早在電台節目表示,急症室提供高規格儀器及人手配置,搶救危急病人,每個病人的服務成本遠比一般門診高,環顧全世界的急症室收費,亦不只這個數目,外國甚至會徵收過千元美金,強調考慮收費時有顧及病人負擔能力、如何善用服務及分擔成本等因素。
被問到為何屬「緊急」類別的第三類病人同樣需要付費,盧寵茂指,此類病人對急症服務的需要比較明顯,他們會「自己平衡過唔會真係話唔嚟」,相信他們在決定是否到診急症室,並不會受收費影響。又稱,一、二類病人的分辨相對清晰,而對分辨三、四類(緊急、次緊急)病人的判斷或會有爭議。
對於急症室輪候時間,當局期望可讓首三類病人盡快接受治療。盧寵茂指,現時第一類危殆病人可無需等候即時搶救,而95%第二類危急病人可在15分鐘接受治療,惟現時因急症室的龐大壓力,未能達到第三類病人的診治目標,希望90%能夠在30分鐘內能夠接受治療,所以希望是次改革能改善第三類病人的診治率能夠達標,表示當局亦會不斷作檢討。
盧寵茂又指,政府在過去一年做了不少功夫,包括提升公營門診服務,亦在長假期公布有關普通科門診的資訊,增加夜診名額。但他強調,如果急症室仍然維持低收費,並24小時「門常開」提供服務,即使門診增加夜診,市民亦未必會去,需要兩方面同步推動,同時希望普通科門診多照顧低收入人士及弱勢社群。
至於當局將增設全年收費上限,每人每年1萬元,盧寵茂表示,有關措施主要是希望可以保障不幸患上重病的人士,例如中風或長期病患人士。他指,部分中收入人士若患上大病,突然失去工作能力,又有很多額外支出,希望可減輕其醫療負擔,並指,1萬元這個數額是因應此類人士的收入中位數約半個月的工資而訂定。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