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癌症殺手|近3成子宮內膜癌患者具基因變異 香港防癌會首將免疫治療納助醫計劃

港聞

發布時間: 2025/03/27 14:01

最後更新: 2025/03/27 20:41

分享:

分享:

香港防癌會指,近3成子宮內膜癌患者具基因變異,並首將免疫治療納助醫計劃。(香港防癌會提供)

香港防癌會指,近3成子宮內膜癌患者具基因變異,並首將免疫治療納助醫計劃。(香港防癌會提供)

子宮內膜癌屬常見婦科癌症,惟不少患者對子宮內膜癌及其治療的認識不充足,加上早期症狀不明顯,導致女士們或會延遲就醫。有抗癌機構指,約3成患者具有基因變異,以往晚期患者只有化療的選擇,近年就發展出對應的免疫治療,並將基因變異子宮內膜癌納入助醫計劃,務求擴大計劃的藥物資助範圍,同時鼓勵相關患者及早接受免疫治療。

早期症狀不明顯 容易被忽視

香港防癌會表示,子宮內膜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未停經女士的主要表現為陰道異常出血,例如經期長而頻密、月經之間出血、停經後出血,這些情況容易被女士誤作月經紊亂而被忽略;至於停經後的女士則有可能出現陰道異常分泌,若於更年期前後出現,亦有可能被女士們忽略而未有及早求醫。部分女士隨着病情惡化,會出現例如性交或小便時骨盤疼痛、下腹出現硬塊、大便習慣異常、陰道排出膿血等症狀。

約3成患者具基因變異 本港已納入免疫治療

香港防癌會改善癌病人基金委員會主席楊美雲醫生指,近年醫學界發現約3成患者具有基因變異,不過現時已發展出針對性的免疫治療。大型國際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免疫治療結合化療的患者,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高達61.4%、36個月總存活期則達78.0%,並能降低病情惡化或死亡風險達72%。由於療效理想,多個醫學機構已將「免疫治療結合化療」列入晚期子宮內膜癌的一線治療建議,本港亦已跟隨指引納入為標準治療。

楊醫生亦提醒指,女士要預防子宮內膜癌,除了要注意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及體重管理外,更要留意自己的月經週期,部分很久沒有月經的女士,容易令子宮內膜增厚,並且增加子宮內膜增生及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建議此類女士可諮詢醫生意見,如服用荷爾蒙藥,使月經週期變得穩定;而月經流量過多或子宮內膜增生的女士,亦可諮詢醫生意見,服用荷爾蒙藥以穩定子宮健康。

有見癌症患者面對持續的財政重擔,香港防癌會致力透過教育、研究及宣傳有關癌症的資訊,以及提供各類型資助計劃,期望為患者提供全方位支援予患者及家屬。其中亦首將子宮內膜癌納入助醫計劃,資助癌症患者購買醫院管理局非安全網上的自費藥物,鼓勵相關患者及早接受免疫治療。

最新影片推介: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Advertisement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