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曾因忘開氧氣瓶總掣致病人缺氧死亡 醫局採購數百枝智能氧氣瓶加強警示
撰文: 陳展棋
發布時間: 2025/03/31 19:42
最後更新: 2025/04/01 09:13
▲ 醫管局指,今年年底前推出數項科技以減少事故風險。(陳展棋攝)
醫管局就去年檢討醫院管理系統性問題得出的31項簡介,召開第二次講座向傳媒講述實施進度。當局向傳媒講述6個運用科技措施的實施進度,其中就著時有紗布遺留於病人身上,當局稱會於今年提升傷口和填充料紀錄系統,減少遺留紗布於長期洗傷口患者的機會。
公立醫院時有發生遺漏物件於病人體內的事故,據最新一期全年風險通報,2023年10月至去年12月共發生13宗遺漏物件於病人體內的事故,3宗是遺漏紗布。去年有病人於進行陰囊手術後,術後2個月才發現有紗布遺留在病人左側陰囊內。
醫管局今日舉行傳媒講座,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表示,手術期間遺漏紗布已較少發生,但康復過程當中病人需長期洗傷口,甚至回到社區亦需洗傷口,當中需要「交更」。有病人傷口較大,可能要將紗布「塞到好入」,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引入視像系統檢查傷口。
黃立己表示,因應紗布以書面紀錄「不完善、不清楚」情況,已於去年引入傷口及填充料電子系統。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希望利用人工智能形式,可以自動紀錄傷口情況,提升整體傷口評估,例如病人傷口有否分泌物、以了解傷口情況。
另外明愛醫院前年11月,一名老翁由眼科病房轉送往深切治療部期間,未開啟氧氣樽氣閥,長達1.5分鐘無氧氣供應,病人血氧飽和度當時持續下降,並在不久後離世。當局表示,已引入「智能氧氣瓶」,目前已採購數百枝於非緊急救護車使用,於25-26年度會擴至所有服務。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張偉文表示,如果運送過程中沒有開氧氣總掣,會發出聲響提示,另亦會顯示氧氣存量。被問到於上次事故中,醫護人員聽到氧氣樽殘餘氧氣,誤以為已開啟氣閥導致事故發生,張偉文指聽聲只是其中一個方法,今次可以提供額外方法提示醫護人員。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