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牙齒|牙黃痺痛是牙齒酸蝕先兆 嚴重者易牙崩劇痛恐甩牙

健康資訊

撰文: 吳霆俊

發布時間: 2025/04/01 11:54

最後更新: 2025/04/01 12:09

分享:

分享:

港人對牙齒酸蝕的認知不足,近4成人表示無聽過牙齒酸蝕,難以辨識相關症狀之餘,更難以分辨牙齒酸蝕及蛀牙。

港人對牙齒酸蝕的認知不足,近4成人表示無聽過牙齒酸蝕,難以辨識相關症狀之餘,更難以分辨牙齒酸蝕及蛀牙。

為保障健康,注意甜食攝取就足夠?酸性食物同樣要留意。長期進食或飲用酸性食物和飲品,會使牙齒表層的琺瑯質流失,增加牙齒酸蝕風險。牙齒變得敏感現黃斑,嚴重時更會變薄易碎,受損的牙齒甚至可能需要拔除!

牙齒酸蝕早在20歲出現

為了解港人對敏感牙齒及牙齒酸蝕的認知,香港預防齒科學會於上月進行網上問卷調查,訪問共1,452位年齡介乎25至45歲的香港市民。結果顯示,高達96%受訪者出現至少一項牙齒酸蝕症狀,一半人已出現牙齒變黃,逾4成則指進食酸甜食物或飲用冷熱飲品時牙齒痺痛,另約五分一人牙齒邊緣有崩缺、變薄等問題。

調查發現僅約6成半人過去一年曾洗牙,反映港人的牙齒護理意識並不足夠。 調查發現僅約6成半人過去一年曾洗牙,反映港人的牙齒護理意識並不足夠。

當中4成人表示,牙齒酸蝕的症狀早於21至30歲期間已出現,超過兩成被訪者更已出現3項症狀,港大牙醫學院副院長朱振雄教授直言情況並不理想。

長期食酸性食物者高危

牙齒酸蝕為慢性問題,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莫大關係。如經常進食高酸性的食物或飲品,導致牙齒表層的琺瑯質流失而引起。朱教授提醒,牙齒酸蝕是不可逆轉的損害,琺瑯質一旦受損便無法自行復元或再生。

早期症狀為牙齒變黃及敏感,表面變得光滑,象牙質外露。至後期牙齒變薄兼透光,出現黃斑,甚至邊緣開始有崩缺,容易碎裂或折斷,嚴重更可影響牙髓,誘發劇痛。若情況嚴重方求醫,杜牙根、套牙冠,甚至植牙等治療方法繁複兼昂貴,患者的外觀和生活質素也大受影響。

 蛀牙引起的痠痛會持續較長時間,牙齒酸蝕所致的痺痛較即時且短暫。 蛀牙引起的痠痛會持續較長時間,牙齒酸蝕所致的痺痛較即時且短暫。

高酸性食物除了檸茶檸水、紅酒、酸菜魚、話梅等,其實市面上部分運動飲品、汽水及乳酸飲料同屬酸性飲品,卻亦因添加糖份、味道不酸而大眾未必察覺。

一般而言,琺瑯質的臨界酸鹼值pH約為5.5,任何低於5.5的溶液均可導致琺瑯質被酸蝕流失,可樂、運動飲品、檸檬茶分別為pH2.2、2.9及3.1。惟調查同時發現,3成被訪者表示經常飲用檸茶檸水,2成半經常飲用汽水,約1成則經常進食甜性零食,包括酸梅、檸汁薑、乳酪,或飲用果醋、果汁等。

餐後立即刷牙引反效果

近年大眾的健康意識漸增,不少人選擇戒甜食,調查亦發現近半被訪者表示採取「以酸代甜」的飲食方式,選擇飲用檸茶檸水代替含糖飲料,長此下去也會增加牙齒酸蝕的風險。而減肥人士經常提倡的「少食多餐」,原來對牙齒也有影響。因口水含有鈣、磷,可修復牙齒表面流失了的礦物質。惟中和口腔酸性和產生再礦化作用需要時間,若少食多餐或頻繁進食,口水未必能及時進行修復。

轉用抗敏感牙膏僅有助紓緩牙齒敏感或痺痛的症狀,對處理源頭(牙齒酸蝕)並無幫助。

由對缺乏認知,大眾對如何處理牙齒酸蝕也有不少謬誤。近8成人誤以為牙齒酸蝕的早期症狀包括牙齒變黃、變薄屬正常老化現象,1成人更表示不會處理此問題。即使覺察問題,部分人以為用牙綫、洗牙、漂牙、漱口,或轉用抗敏感牙膏有助解決酸蝕,甚或每次用餐後盡可能即時刷牙,以維護牙齒健康。

朱教授澄清用牙綫、洗牙、漂牙、漱口均為錯誤處理方法,而轉用抗敏感牙膏僅有助紓緩牙齒敏感或痺痛的症狀,對處理源頭(牙齒酸蝕)並無幫助。而每次用餐後後即時刷牙更存在風險,因進食酸性食物後,牙齒表面的琺瑯質會暫時軟化,若此時立即刷牙,有機會帶來更大傷害。

胃酸倒流酸蝕牙齒

社區藥房總藥劑師趙國亮補充,於飲食習慣以外,經常嘔吐或胃酸倒流的人士,同樣為牙齒酸蝕的高危族群。由於年紀增長,不良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及壓力大均會刺激胃酸分泌,都市人出現胃酸倒流的情況漸趨普遍。

社區藥房總藥劑師趙國亮指近年胃酸倒流愈來愈普遍,胃酸倒流至口腔會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加劇牙齒酸蝕。(彭大偉攝)

趙國亮引述數據指,於2002年至2011年期間,港人胃酸倒流的個案大增50%,更有半至1成人每星期至少出現一次胃酸倒流。當胃酸倒流至食道、喉嚨甚至口腔,病人或感「火燒心」、咳嗽或喉嚨痛,若胃酸留於口腔,也會導致牙齒酸蝕。即使反覆胃酸倒流,部分病人仍未必即時求醫,久而久之出現敏感牙齒,甚至牙齒表面有黃斑,變薄甚至透光等。

若被胃酸倒流問題困擾,趙國亮建議病人宜戒高油脂及高膽固醇食物,進食後亦應避免伏下或平躺。用餐時間亦不宜過晚,如進食過後兩小時內立即入睡,而運動前後亦不應飲食。另外戒煙、管理體重亦有助改善胃酸倒流。假如問題持續惡化,應立即求醫。

點擊圖片放大
+3
+2

預防及護理貼士

一旦懷疑出現牙齒酸蝕,患者宜及早求醫。若情況輕微,牙醫會按情況使用高濃度氟化物處理,一般亦會建議患者使用抗敏牙膏紓緩牙齒敏感。若情況嚴重,則或會為患者補牙,或用牙冠修補受損的牙齒。

其實牙齒酸蝕是可預防的問題,間中進食酸性食物並不會導致牙齒酸蝕,長期飲食不良方會增加風險。朱教授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大眾應建立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做好牙齒護理,定期洗牙,並接受牙科醫生檢查以預防。他有以下幾項建議:

飲食及生活上:

  • 避免正餐之間進食或飲用酸性食物、飲料
  • 進食酸性食物、飲料後不應即時刷牙
  • 減少過量進食或飲用酸性食物及飲料(如汽水、紅白酒)
  • 避免將酸性食物或飲料含在口腔中,飲用時可考慮使用飲管
  • 進食後先用水漱口,待一小時後才刷牙
  • 注意胃酸倒流
  • 嘔吐後用水漱口

牙齒護理上:

  •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保持口腔清潔衞生
  • 避免用含漂白劑成分的美白牙齒產品,減低對牙齒造成的刺激
  • 使用軟毛牙刷,避免大力刷牙
  • 可考慮刷牙後吐出牙膏,以代替用水漱口,讓牙膏的有效成分可繼續運作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