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健康|逾5成小六學生為「四眼仔女」 張竹君:幼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比例值得關注
撰文: 陳展棋
發布時間: 2025/04/02 15:03
最後更新: 2025/04/02 22:44
▲ (資料圖片)
衞生防護中心發表新一年度學生健康服務周年報告,報告統計43萬參與學童保健的小學及中學學生。署方表示,完成健康評估問卷的小學生當中,43.3%表示在一般上課日花兩個小時或以上使用互聯網或電子屏幕產品,雖然相比 2022/23 學年的 47.1%為低,比例較新冠疫 情前約 30%為高。中學生的相應比例則更高,由 2022/23 學年的78.0%上升 至 2023/24 學年的 80.9%。
另外,在學生健康服務中心進行的視力篩查時,配戴眼鏡(包括矯正近視、 遠視和散光等屈光不正的眼鏡)的小一學生比例在2023/24 學年為 14.3%。 此項數據2022/23 學年的 14.8%相若,但比疫情前的 11%為高。小學生配 戴眼鏡的比例隨年級增加而上升,在 2023/24 學年,小六學生配戴眼鏡的比例高達53.8%。
心理健康方面,2023/24 學年,3.0%的學生表示在過去12個月曾遭受網絡欺凌,按年少0.2%。張竹君表示,如果得悉有欺凌情況,會轉介予臨床心理學家。2.2%的學生(1.7%小學生和 2.8% 中學生)在過去 12 個月曾計劃自殺,而1.0%的學生(0.8%小學生和 1.3% 中學生)曾經試圖自殺。此兩項數據在 2022/23 學年分別為 2.8%和 1.3%。
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家庭及學生健康)張竹君表示,兒童使用屏幕時間高企,張竹君指數字頗高值得關注。張竹君表示,視力發展可以直至8-9歲,年幼時長期使用屏幕,可以對視力有影響,署方不建議屏幕成為幼童「電子奶嘴」。
她指,署方一個工作小組就屏幕時間於2018年的最新指引,建議2歲以下盡量避免接觸電子屏幕,2歲至5歲應使用屏幕少於一小時,亦不建議自己接觸屏幕。她指,6至12歲應少於2小時用屏幕作娛樂用途,由於中學生年齡較大,要限制她們不接觸電子屏幕較困難。
另外,去年新冠疫情後首年致計劃及意圖自殺比率較高,今年則稍有回落。張竹君強調調查是自我陳述,真正自殺未必很有計劃,難以得悉數字是否有高估或低估。她指,自殺屬複雜問題,涉及家庭及學校等因素,當中於身體檢查中自述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約一半已有專科跟進,會研究如何改善問卷作識別,如學生反映問題會作轉介。
今屆中學文憑試本周開考,張竹君表示,衞生署於網頁上載資料,提醒家長及學生關注考生精神健康,如何讓學生渡過考試難關。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