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回憶|Capture.HK藉技術還原舊照片及影片 2025年首季收入按年增長600%
撰文: 曾曉汶
發布時間: 2025/04/02 18:30
最後更新: 2025/04/02 19:31
▲ 左起:Capture.HK行政總裁及共同創始人張敏豪、資深演員郭峰及Capture.HK首席產品總監及共同創始人羅健均。(曾曉汶攝)
舊照片會泛黃褪色;舊影帶會受潮損毀。每時每刻都有回憶消失的可能,令不少人感擔憂。所以,Capture.HK看準商機,提供舊媒體數碼化服務,以技術保存人美好回憶,成功找到一片「藍海」。
ETech試玩|POCO F7系列登陸香港 遊戲操控+相機體驗再升級 「性價比之王」當之無愧?
想要妥善地保存往日的珍貴回憶,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香港天氣無常,相簿、影帶等都容易受損。自2021年在香港成立的Capture.HK,就捕捉到此商機,透過專屬的科技技術,例如8重光影消除技術、AI色彩還原技術、錄影帶修復等,將各種類型的舊媒體轉換成數碼格式,協助客戶修復及保存回憶。
該企行政總裁及共同創始人張敏豪就指出,目前該企已在香港服務超過4,000個家庭,處理過逾150萬舊媒體。他也相信,這也只是少部分,還有許多家庭、大學、機構等都需要處理大量的舊照片、舊影片、甚至歷史檔案,所以對此市場的發展潛力充滿信心。




該企早前也委託了香港城市大學進行市場顧問計劃,預計至2033年,香港舊媒體數碼化服務市場規模將高達2.5億美元,Capture.HK首席產品總監及共同創始人羅健均直言,由於目前市場上能夠做到舊媒體數碼化的公司並不多,所以相信在這片藍海中,他們的發展空間相當龐大。
不過,羅亦坦言,此信心並非一朝一夕建立出來。當初公司由零開始建立,所以「找生意」也相當困難,「萬事起頭難,不論是系統的準確度、顧客的滿意度,都是逐步累積和增強。」他補充指,由於他們的目標客群,大多是40至60歲,他們對於舊媒體數碼化的認識並不多,所以都需要一定時間去做教育,「他們很多時看到照片或影帶受損發霉,就直接丟棄。我們都需要讓他們知道,其實是有解決方法。」另外,他也提到,目前主要透過Facebook與客群建立關係,讓客戶留低聯絡方式,並讓「回憶專家」團隊與潛在客群聯繫。



除了網上宣傳外,他也曾經在海怡半島進行試點,一個月內在當區鋪天蓋地地做宣傳,由地鐵站、到商場、甚至郵箱都可以看到該企的廣告,然後他與團隊再親自在商場和會所擺放2日攤位。最終在兩日內,他成功做到250宗生意,可見市場確實有一定的需求存在。
他直言,公司目前也開始得到外界更多的關注。據透露,Capture.HK在2025年首季度訂單按年錄得倍數增長,其中相片及相簿類別+409%、錄影帶則+199%。張敏豪稱,這成績已是他們今年追求實現年增長6倍至8倍目標的好開始,亦有信心能夠達到。
至於被問到畢竟在千禧年代就已經走入數碼化,不少人都已經不再使用相簿及錄影帶,會否擔心業務很快就出現飽和狀態,難以長期維繫?羅健均就笑指,他相信這個產品服務做10至20年都不成問題,但往後要如何發展,作為首席產品總監,他也經常詢問自己。
擬藉以AI技術 推「回憶整理」服務
他透露,他正針對智能手機相片數據整理方向出發,「許多人在更換手機時,都曾經出現相片、影片數據回憶缺失的情況,或者會複製出同樣的相片照片,也會有許多缺乏用途的截圖摻雜在其中等,導致儲存空間不足。」該企因此擬推出「回憶整理」的服務,以AI技術協助過濾相簿,讓客戶可以保存屬於他們的時刻。
張敏豪補充指,他們亦計劃將Capture.HK目前的商業模式輸出到世界各地,如預計在今年夏季會將相簿數碼化服務帶到他的成長地美國加州,測試提供相應服務。同時也正積極研究成立澳洲公司,並考慮將技術以設備形式進行銷售。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營商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