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去年錄74愛滋病個案最年輕患者僅14歲 衛生署籲恆常及正確使用安全套
發布時間: 2025/04/03 17:12
最後更新: 2025/04/03 17:17
▲ 衛生署指去年接獲365宗愛滋病病毒HIV感染個案、74宗愛滋病個案。(衛生署圖片)
衛生署指,去年接獲365宗愛滋病病毒HIV感染個案,愛滋病個案則有74宗,最年輕患者僅14歲。署方指,本港新增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連續9年下跌,感染率亦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惟較遲發現感染的人士比例高,鼓勵市民進行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同時恆常及正確使用安全套,減低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服務處特別預防計劃顧問醫生黃駿君指,衞生署去年接獲365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涉及297男68女,年齡介乎14至89歳。有呈報傳染途徑的個案中,99%透過性接觸受感染,當中216人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96人透過異性性接觸受感染。當中44%呈報來源為公立醫院、診所及化驗所,其次是愛滋病服務機構。同期亦新增74宗愛滋病個案,涉及63男11女,年齡介乎14至83歲。
晚發現感染者增傳播風險、死亡率上升
雖然新增感染個案數字自2015年後連續9年下跌,但近年晚發現感染者的比例高達4至5成,而不屬於高風險群組的新增感染個案中晚發現感染者的比例,亦較男男性接觸者、性工作者等高風險群組為高。
晚發現指感染者於確診愛滋病病毒感染時,其CD4淋巴細胞處於非常低的水平,或已發病為愛滋病患者,代表感染者未能在感染病毒初期及早發現並開始接受治療,以至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晚發現不單增加患上機會性感染及癌症的風險,更令死亡率上升。此外,由於體內病毒仍然活躍,晚發現感染者會增加愛滋病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
男男性接觸者、女性性工作者每年應最少進行一次感染測試
衞生署最近完成「2024年愛滋病預防項目指標調查(女性性工作者)」調查,發下受訪女性性工作者中,約有55%在受訪前一年曾接受愛滋病病毒測試,和上一次於2022年相關調查的37%比較,情況有所改善,反映相關的預防工作的果效,但仍未達到策略中建議的80%的指標,因此相關防控工作仍需繼續。調查亦發現,受訪者使用安全套的比率普遍理想,與非固定顧客發生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的比率達99%,惟部分受訪者與固定顧客發生性行為時,未能恆常使用安全套,顯示仍需加強推廣安全套等預防措施的使用。
黃駿君提醒市民,應恆常及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感染愛滋病病毒及性傳播感染的風險。持續暴露於較高感染風險的人士,包括男男性接觸者、女性性工作者及其顧客、注射毒品人士應最少每年一次和定期進行愛滋病病毒和性傳播感染測試。若確定受感染,應盡早接受愛滋病專科治理服務及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以抑制病毒及改善健康狀況。
黃駿君強調,愛滋病病毒感染是一種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早接受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可有效避免發病成為愛滋病及其他併發症。終生的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適用於所有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可大幅改善其健康及存活率。感染者接受治療後如能持續抑制病毒以達至無法檢測的水平,亦不會透過性接觸傳播愛滋病病毒。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