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健康|中小學生患精神病個案5年齊倍增 校長料因疫情添壓
撰文: 王詩穎
發布時間: 2025/04/03 22:59
▲ 據教育局統計上學年逾2,000名中學生患精神病,較5年前多一倍半。(資料圖片)
近年學童精神健康狀況備受關注,據教育局統計上學年逾2,000名中學生患精神病,較5年前多一倍半,小學生亦增近1倍至420人,局方料實際數字更多,有小學校長料受新冠疫情影響,精神壓力有所增加。
教育局一直要求中、小學匯報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局方前日提交至立法會的文件透露,2020到2024年共5年內共錄131宗個案,數字由2020年的21宗,2021及2022年均各錄25宗,2023年再升至32宗,去年就回落至28宗。中學生約佔個案數目的92%,小學生則佔8%,綜合過去5年,屬於考試季節的5至7月,以及開學初期的9月至11月個案相對較多。
教育局指,學生自殺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由多方面的因素互相影響而成,主要來自人際關係及個人的問題。局方另稱並無收集大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
此外,在公營普通學校就讀而有精神病患的學生人數,在過去5年同樣出現升幅(見表),本學年中、小學個案數字分別為2,090人及420人,合共2,510人,而中學生個案升幅較大,比起5年前、即2019/20學年的820人多出1.5倍,小學則較2019/20學年的220人多出9成。期間在2020/21學年升幅最大,中小學個案均按年升逾3成;直至全港學校全面復常的2023/24學年,中學生個案仍按年升近3成,小學生則升13.5%。
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校長林德育表示,疫後有情緒需要而找社工資助的個案,較疫情前增加10%至20%。他解釋,學生在疫情期間減少面授課堂,減少了與人相處接觸,壓力管理能力並未隨年歲成長,情緒管理能力亦有所落後,變得未能適應現實生活中的情況。此外,他認為加上學生經常使用手機,接觸網絡上的負面資訊,會有比較心和自卑感,增加精神壓力。其學校已在疫情期間推出情緒學習課程,以增加學生對情緒的認知度和表達能力。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