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專欄|低頭族常見4種不適徵狀 中醫師拆解神經根型頸椎病
發布時間: 2025/04/04 12:04
隨着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模式都出現巨大的改變,催生了愈來愈多的神經根型頸椎病。
這種頸椎病是各類頸椎病中最常見的類型,佔所有病例的6至7成,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求診的病人往往投訴頸痛,無法正常轉動,有時更有肩膊痺痛、手部無力及指尖麻痺等症狀,甚至可影響日常活動及睡眠。
神經根型頸椎病大多源於頭頸椎間盤退化突出、椎間小關節增生肥大,以致刺激或壓迫頸脊神經根,繼而導致神經根支配區範圍的皮膚感覺異常、肌力減弱、肌肉萎縮及腱反射減弱,最終產生出一連串的頸肩臂疼痛綜合症。
至於頸椎間盤及關節出問題,主因是人體本身會隨年齡增長而老化衰退,現代人經常低着頭使用電腦、玩手機、坐姿不正確等,更加劇頸椎間盤、肌肉、韌帶及關節勞損受傷的機會。另外,骨贅形成也可能成為逼迫神經根的致壓物,頸部直接創傷亦可誘發頸椎病。
臨床上,神經根型頸椎病常見於30多歲或以上的在職人士身上,發病過程緩慢且反覆發作,疲勞、損傷或患病可引起急性發作。至於常見及主要的症狀和表現有︰
1. 頸肩臂疼痛——根性疼痛的表現多變,可以是持續性隱痛或痠痛,也可能是間中出現如針刺、刀割或燒灼般的劇痛,有時更可放射放射至頭、耳或眼窩後、肩、臂、前胸及手指。咳嗽、噴嚏或上肢伸展,以及頸部過屈、過伸時均可誘發或加劇疼痛。夜間症狀加重,常常會影響睡眠。
2. 感覺異常——通常伴隨疼痛出現,如麻痺、感覺過敏或減弱等,礙於頸椎神經支配的感覺區域互相重疊,有時不適的範圍不太明確,甚至可能因為交感神經損傷而引發手指腫脹、頭痛、眼痛及出汗等症狀。
3. 肌力減弱——若運動神經受損便可導致上肢肌肉萎縮無力,手部活動不靈,持物不得力容易脫落,患病時間愈長愈易有此情況。
4. 頸部僵直——難以轉動自如,被動或主動活動均受限,伸展時易誘發疼痛。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症狀多種多樣,例如急性期時病人可能因頸肩疼痛而活動受到限制,進入慢性期後受累組織移位,常有不同程度活動障礙,頸部後伸活動亦常受限制。少數病人更可能出現上肢腫脹,皮膚呈暗紅色或蒼白色,着涼及勞累可使症狀加重。
一般來說,疼痛及感覺異常等根性症狀是由於神經根受到直接壓迫、牽拉,產生局部神經根發炎及水腫,頸部症狀則是致壓物通過物理性或化學性炎症反應刺激纖維圈及硬膜囊臂上的竇椎神經末梢所致;而頸椎內外平失調後對鄰近肌肉和神經也會產生牽連性症狀,如肌肉痙攣。
神經根型頸椎病若由單頸椎不穩或頸椎間盤髓核突出所引起,只要及早治療,通常可經由保守治療解除困擾,但如患病時間曠日持久,神經根已形成黏連或骨質廣泛增生,預後便較差,不易治癒。下回跟大家分享中醫如何治理神經根型頸椎病及個案。
刊於副刊專欄:低頭族常見的神經根型頸椎病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撰文 : 註冊中醫師唐文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