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調查指融合教育支援不足 團體倡「人本支援」補不足

港聞

撰文: 何畯新

發布時間: 2025/04/06 16:02

最後更新: 2025/04/07 12:45

分享:

分享:

社協《基層特殊教育需要兒童「人本支援」先導計劃》中期成效研究調查 。(陳靜儀攝)

社協《基層特殊教育需要兒童「人本支援」先導計劃》中期成效研究調查 。(陳靜儀攝)

一項針對基層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的先導支援計劃揭示,就讀主流學校的SEN學生在融合教育制度下仍未獲得有效支援,倡增加資助讓SEN生家庭獲取針對性支援。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聯同聖方濟各大學今(6日)公布《基層SEN兒童人本支援先導計劃》中期成效研究,指現時「校本支援」模式往往欠針對性與持續性,未能由專業團隊處理SEN兒童的情緒、行為與學習問題。

計劃由去年7月起推展、為期一年,社協每月向73名參與計劃的基層SEN學童家庭發放1,500元,協助他們在社區中尋求私營服務,如補習班及興趣班等。

受惠家庭接受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成(61%)家庭不滿現行學齡SEN支援服務,逾8成(86%)家長不滿幼小銜接支援服務。協會另指,SEN兒童需要1對1的小班功課輔導,但學校安排人手往往都是1對10,形容作用不大,部分學校甚至無提供學業支援。今次計劃結果顯示,SEN生參與坊間治療與興趣訓練後,在情緒和社交表現等方面均見改善。

其中一名SEN生家長Sindy表示,其就讀小三的女兒患有自閉症光譜中的社交障礙,惟學校提供支援只包括小肌肉訓練及言語治療,認為是資源錯配。她亦提到,因學校只為高小年級開辦畫班,她最終利用資助為女兒報名參加校外畫班,形容女兒現時透過畫班找到自信,社交技巧亦有所提升,敢於跟教師及同學交流。

家長Sindy。(陳靜儀攝)

報告建議政府在現有融合教育制度外,引入「人本支援模式」,以「雙軌制」形式加強對基層SEN生家庭的照顧,並恒常化資助計劃,每月提供1,200元讓家長持續為子女尋求針對性支援。

最新影片推介: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Advertisement

      被問到現行融合教育不足之處,聖方濟各大學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心理學系講師張凱媚表示,實際上在不同中小學中未必做到「融合」程度,引述有SEN生家長反映學校提供的支援資源不足,甚至因對其子女狀況理解不足,令子女與其他同學相處困難,未能結識朋友。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黃文杰補充指,在融合教育下教師同樣承受壓力,現時本港有12.6%學童屬SEN,類型多達九種,校本支援難以一一照顧。他強調政府應推行「人本支援」模式,透過社區及家庭介入,輔助現有學校支援,減少師生及家長的壓力。

      社區組織幹事黃文杰。(陳靜儀攝)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