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調查指近4成護老者處於「高負荷」狀態 逾1成半人曾出現自殺或自殘念頭
發布時間: 2025/04/06 20:21
最後更新: 2025/04/07 09:02
▲ 生命熱線調查發現,近4成護老者處於「高負荷」狀況,更有逾1成半人曾出現自殺或自傷念頭。(生命熱線提供)
「生命熱線」調查發現,近4成護老者處於「高負荷」狀況,更有逾1成半人曾出現自殺或自傷念頭,籲社會提供更多彈性支援。
「生命熱線」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期間以問卷訪問942名護老者。調查結果顯示,高達37.4%,即352人,處於「高負荷」狀況,其中40.3%同時出現抑鬱或焦慮症狀,而整體受訪者中更有16.5%,即155人,曾出現自殺或自傷念頭。機構指,這顯示長期照顧工作對身心健康的嚴重影響。
最新影片推介:
調查也發現,女性護老者承受的壓力尤其沉重,其高負荷比例達41.5%,遠高於男性的21.6%,凸顯性別角色與傳統家庭分工對女性護老者的雙重束縛。若按年齡劃分,34至54歲的護老者中,就有逾半數處於高負荷狀態,且其抑鬱焦慮狀況及自殺自傷風險,為10.8%,高於其他年齡群體。機構認為這顯示中年護老者在兼顧工作、家庭與長期照顧責任時,更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調查亦指出,就業狀況與照顧時數的交互作用進一步加劇壓力。在職護老者中,有50.1%承受高負荷,若每週照顧時數超過21小時,其同時面臨抑鬱焦慮及自傷風險的比例更攀升至13.2%,反映「在職護老者」需在職場與家庭間疲於奔命的現實困境。而非在職護老者雖整體壓力較低,但每週照顧時數超過21小時者仍有31.6%處於高負荷,顯示無論就業狀態,長時間照顧皆可能導致身心耗竭。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林翠華指,有較高的正面照顧經驗會幫助減低中度照顧負荷的護老者的情緒困擾及自殺意念,有效介入措施應該是針對不同風險群組而制定。
機構提出四個建議,包括籲僱主提供彈性工時、有薪陪診假及設置長者暫託空間;而針對中高風險家庭,就突破傳統僅提供暫託服務或資訊支援的框架,連結不同資源服務之餘,亦連結其他家人,提供一個全面的照顧模式;亦建議支援服務提供者可考慮提供彈性服務時間,例如晚間或星期六及日的服務時間,亦可結合多元外展服務模式,包括外展輔導、線上輔導,或1對1到戶服務,以及提供靜觀練習、呼吸訓練、伸展指導等1對1到戶支援,切合在職護老者時間碎片化的需求。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