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隊一哥訪問|周一鳴指理大案感受深強調着重青年身心 回應5年後再有拘捕非針對單一事件

港聞

撰文: 吳穎嵛

發布時間: 2025/04/07 00:00

最後更新: 2025/04/07 13:27

分享:

分享:

警務處處長周一鳴新近上任,他指工作方向包括維護國安,未來冀讓市民徹底明白何謂國安。(陳靜儀攝)

警務處處長周一鳴新近上任,他指工作方向包括維護國安,未來冀讓市民徹底明白何謂國安。(陳靜儀攝)

新任警務處處長周一鳴曾主責2019年理大衝突清場。他重提當時不少被捕年輕人或受朋輩影響,對於有人事隔5年才被捕,稱警方調查非針對單一事件,重申着重年輕人身心健康。他將把加強市民對國安認知視為己任。

現年52歲的周一鳴於1995年加入警隊,任見習督察,大部分時間從事刑事調查及情報工作。2019年反修例事件期間,他是西九龍總區副指揮官,並於理大衝突期間擔任指揮官,隨後在翌年起計3年內連升3級,於2022年晉升至副處長,直至上周三(2日)獲任命接替退休的蕭澤頤。

助管理工作 建立清晰概念

周一鳴上任後接受本報在內多間傳媒訪問時重提理大衝突事件,稱當時在前綫感受很深,形容那段時間不容易,亦給予他管理工作的清晰概念。

他說,明白年輕人可能受朋輩影響,不少人被捕後第一件事是哭,「其實問佢點解要出嚟,佢完全唔知,朋友叫出我咪出囉。」周認為不應標籤這群年輕人,反而要想誰是「惡劣」的幕後推手。

理大最後一案「圍魏救趙」於去年9月落幕,惟緊接在同年的10月、即事隔近5年,再多5人被捕。翻查警方早年回覆傳媒披露截至2022年8月31日,就理大事件共拘捕1,393人;警方上周回覆本報時未再獨立列明相關最新數字,僅概括提供截至上月底共就反修例事件拘捕10,279人,當中2,976人已經完成或正在經司法程序處理,2,419人須承擔法律後果。

周一鳴在處理理大衝突期間曾受訪稱「我擔心佢哋(示威者)健康情況,多過佢哋會做咩。」他今次受訪亦說「究竟拘唔拘捕唔係我嘅重點,我重點係佢身心狀況」、「拉唔拉事後先算」。被問到事隔多年才拘捕,與着重年輕人身心健康講法是否有出入,他指警隊調查工作不是針對單一事件,檢控與否視乎證據,「無話追唔追溯」,強調「犯法就係犯法」。

加強市民認識國安 視為己任

他亦指,不論年輕人是否因反修例事件誤入歧途,警方均希望灌輸守法意識及正確價值觀,盼有關年輕人能夠重回社會。

此外,2019年以至疫情後獲發「不反對通知書」的遊行集會大減。周一鳴上任首日曾向傳媒稱,將視乎情況決定是否批准公眾遊行集會。他最新受訪時重申,基本法賦予市民集會及言論自由,惟2019年很多公眾集會是「掛羊頭、賣狗肉」,只是提供平台讓「搞事分子」襲擊警方。

將軍澳私人屋苑都會駅業主委員會2023年發起遊行,屬疫情後首個獲發不反對通知書的遊行集會,但警方限制遊行人數最多100人,並須佩戴掛頸號碼牌等。

被問到上述遊行目的只是反填海,警方對潛在國安風險的擔憂是否適用於所有遊行集會申請,周一鳴說不評論個別個案,但警方仍關注國安風險,不能再承受任何威脅,形容審批原則「無話收唔收緊、無話寬唔寬鬆」。

周一鳴曾指上任後工作方向包括維護國安。他指部分市民不清楚「國家安全」意思,只是知道是法例,未來冀讓市民徹底明白何謂國安。前處長蕭澤頤在退休前最後一日遭美國制裁,周曾指足證維護國安工作成功有效,被問到是否代表制裁是警隊工作的KPI(職效指標),他說不會將制裁與工作掛鈎。

稱不屬鷹或鴿派 都是「好人」

兩任前處長鄧炳強和蕭澤頤分別被外界形容屬「鷹派」及「鴿派」,周一鳴被問到是哪一派,他笑言自己讀生物出身,覺得鴿和鷹都是「好人」,並說寧願別人覺得真的在做事,而非評論做事模式。他又指自己除了是警隊領袖,亦是其中一員,與其他同事無分別,會盡力以身作則。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