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創見|多鼓勵子女參與藝術活動表達情緒 嶺大學者:各人均需學習與情緒共處

升學教育

發布時間: 2025/04/16 09:00

最後更新: 2025/04/16 09:13

分享:

分享:

家長宜多鼓勵子女參與藝術活動表達情緒,因各人均需學習與情緒共處。

嶺南大學/情緒健康】近年青少年的情緒健康問題備受關注,無論家長或社會各界皆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若從心理學角度研究分析,青少年主動幫助他人有助於培養正向情緒,亦能提高抗逆力。

最新影片推介:

嶺南創見|當義工有助自身心理健康

多項心理學研究都指出,主動參與義務性質的助人活動,例如義工服務或朋輩支援,不但能幫助受助者,助人者本身的心理健康也會得到明顯改善。當青少年受助者感受到父母和朋友的情感支持時,他們的快樂感和社交聯繫感也會有所提升。這說明,助人自助的互動對促進青少年的整體心理健康具有實質的作用。

現時,本港不少中學已開始培訓學生成為關注情緒健康的「學生大使」。例如筆者所屬的研究團隊亦積極參與其中,透過校園內的「心理健康大使培訓計劃」,讓學生學習基本輔導技巧、情緒管理方法及正向心理學的知識,以培養抗逆力和建立成長型思維。這些培訓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更能鼓勵他們主動關心及支援身邊的同學,從而提升個人的自信與效能感,即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應對各種挑戰和達成目標的信心。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家長和老師初期或許會認為這些技巧對中學生而言過於困難,但研究證實若有適當的指導與訓練,中學生也能很好地掌握簡單而實用的情緒支援技巧,並主動為同伴提供初步協助。透過朋輩之間的互相了解,學生更容易坦誠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更願意主動尋求幫助,逐漸形成緊密和積極的朋輩支援網絡。

除了透過朋輩支援及家庭支持,藝術活動也是促進青少年情緒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筆者所屬的研究團隊與青協合作的研究初步顯示,青少年透過參與舞蹈、無伴奏合唱(A cappella)等表演藝術活動後,在面對陌生環境和困難挑戰時,能更主動合作及積極應對困境。此外,研究發現,學生能通過藝術創作提升表達情緒的能力。藝術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透過輕鬆的方式釋放壓力,學習與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因此,筆者建議家長多鼓勵子女在家中嘗試透過藝術形式表達情緒,無論是繪畫、寫作或音樂,都能成為他們抒發感受的良好渠道。

嶺大學者研究發現,青少年主動幫助他人有助於培養正向情緒,亦能提高抗逆力。(嶺大提供)

青少年的情緒健康問題確實令人擔憂,但只要掌握合適的方法,鼓勵青少年主動面對及處理情緒,例如多向身邊人傾訴,解開心中困擾後,相信他們本身已具有潛在的自我情緒調節能力。筆者期望社會、學校和家庭能共同努力,透過朋輩支援、家庭支持以及各種活動,協助青少年建立健康而積極的情緒管理能力。

更多報道:

SEN學童|小朋友唔專心無記性? 專家拆解ADHD 3大症狀 4款遊戲助兒童提升專注力

兒童心理|JEMS以培養學童良好品格為使命 劉馬露明分享家長紓緩情緒良方

做功課︱小朋友唔肯做功課催促下更發脾氣 兒童心理學博士3個辦法教出自覺好孩子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備戰考試季!立即下載免費試題👉🏻【中英數常識試題下載】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

撰文 : 嶺南大學和富李宗德諮詢及輔導心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 伍天昕

欄名 : 嶺南創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