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地培訓牙醫︱3人上月起於衛生署牙科診所工作 全屬港人2人內地回流
撰文: 吳穎嵛
發布時間: 2025/04/09 18:21
最後更新: 2025/04/10 12:21
▲ 3位非本地培訓牙醫上月起於衛生署牙科診所工作,全屬港人2人內地回流。
《牙醫註冊條例》今年1月1日起增設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來港的機制,首批非本地培訓牙醫已於今年第一季正式加入衛生署。3位牙醫全屬港人,其中兩人從內地回流,臨床經驗少於10年,一人則曾在英國及澳洲執業。衛生署指目前仍有約80個牙醫職位空缺,將繼續招聘本地及海外培訓牙醫。
修訂牙醫註冊條例去年7月通過後,衞生署共接獲超過90份非本地培訓牙醫申請,經過遴選後發出12份聘書,其中3位2月獲牙管會批准有限度註冊後,於3月10日到衞生署赴任。其餘9人來自內地、西班牙及南非等,預計於今年第二季履新。





其中新加入的牙醫洪慧儀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有4年在私人機構的臨床經驗。她指自己在香港出生和讀書,大學時才到內地升學,一直都希望畢業後能回港工作。洪現時在衛生署負責全科牙科治療及街症,包括剝牙、補牙等。雖然以往在內地工作,但自己是香港人,很快就能適應以廣東話看症;而衛生署病人多,工作節奏快,但署方為醫生提供一星期培訓,可更快上手。
另一牙醫章君蕩於武漢大學畢業,其後在北京大學修讀口腔修復學碩士,有8年臨床經驗。她曾在內地公立醫院的牙科專科工作,現時在衛生署則負責街症,認為現時工作內容更全面,很有成就感。
至於牙醫黎頌基則有34年臨床經驗,在英格蘭丹地大學畢業後,定居利物浦並開設私人診所,其後2007年在起先後在澳洲昆士蘭的公立和私人機構執業,至去年回流香港。他指加入衛生署的設備完善,與以往在國外使用的儀器和工具都非常相似,只是短短一個月已適應得非常好。
非本地培訓牙醫︱重視申請者廣東話能力 不擔心5年後流向私人市場
衞生署牙科服務主任顧問醫生許美賢指,目前衛生署仍有約80個牙醫職位空缺,佔整體編制約兩成,署方將全年招聘合資格牙醫,包括本地及海外培訓。她透露,接獲90多個申請中,署方曾面試50多人,以廣東話及英文考核申請者閲讀醫案、表達醫療程序能力等,部分人因未能提交文件而不獲面試。她強調廣東話是本港主流語言,署方十分重視申請者的廣東話能力。
非本地培訓牙醫在衛生署服務5年後可申請過渡至正式註冊,其後可在香港任何機構執業。被問到是否擔心非本地培訓牙醫以計劃作為「跳板」,5年後流向私人市場,衛生署牙科顧問醫生(運作)李筱雯指,做牙醫都希望在工作上獲得滿足感,不論在公營或私人機構工作「都係對香港得益」,而牙醫短缺問題亦不只在公營機構,修例整體上都是為香港設想。
至於非本地牙醫履新後,署方會否增加牙科街症的籌號,許美賢說已安排新加入的牙醫在牙科街症診所工作,將有其他計劃服務有需要市民。
最新影片推介: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