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津貼|調查:逾半基層家庭將暫停課外活動 家長:只能叫女兒「唔好長肥」
發布時間: 2025/04/15 13:30
最後更新: 2025/04/16 09:08
▲ 照顧照顧者平台和關學聯於上月至本月進行問卷調查,98.3%受訪基層家長均表示不同意取消2,500元學生津貼。(蔡健行攝)
政府財赤下取消2500元學生津貼,引起社會反彈,有調查發現幾乎全部受訪基層家庭均反對取消津貼。有超過一半家長稱會因此而暫停課外活動或補習班等支援,有家長更稱只能叫兩名女兒「唔好食咁多、唔好長肥」。
團體促請政府維持恆常化2500元津貼,減輕家庭開支負擔和照顧者的精神壓力。




照顧照顧者平台和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在3月底至4月初以問卷訪問1,282名基層家長,所有受訪者均有領取需要入息審查的政府資助,其中44.2%受訪家長的子女有領取全額學生資助,24.9%有領取綜援。調查中,98.3%受訪家長不同意政府取消學生津貼。53.9%家長表示,當局應維持恆常化2500元學習津貼,另外44.5%受訪家長則支持反建議當局將津貼範圍收窄至綜援和獲學生資助的學生。
有79.3%受訪家長表示,津貼主要用於校服、書簿費等開學開支;67.2%家長稱會用作補習或功課輔導開支,有近一半則表示會用作課外活動開支。83.2%受訪家長表示,取消學生津貼後家庭要節衣縮食,應付子女學習需要。暫停課外活動和暫停功課輔導班等學習支援的比例,則分別有57.6%和55.7%。
有家長已減少兒子興趣班 稱學生津貼以外資助難抵銷開支
育有3名子女的何太,其長子和次子分別就讀中三和小一,並分別患過度活躍症和發展遲緩,家庭月入只有1.5萬元。她表示,兩名兒子的教育開支每月約3,000元,涉及參加興趣班和補習費用,2,500元學生津貼有助他們發展個人興趣,身為家長亦因為津貼可幫補收入,減低了精神壓力。
何太透露,隨着政府公布取消學生津貼,隨着政府公布取消學生津貼,參與興趣班和補習班要「諗過度過」,要以補習班和功課輔導為優先,長子的跆拳道班和游泳班,以及幼子的游泳班都只好取消,坦言擔心影響有過度活躍症的長子「放電」發洩精力,並引述兩名兒子得知消息後均感到失望。對於教育局早前表示,取消學生津貼後,有需要的家庭仍可透過其他津貼獲資助,正領取全額學生津貼和在職家庭津貼的何太認為,相關津貼難以抵銷開支。
上水居民May一家四口家住公屋,靠丈夫一人收入維持生活開支,其長女剛升讀副學士,幼女正就讀中學,平時亦有學習乒乓球,目前有領取半額書簿津貼。May稱,2,500元學生津貼一般用作購買乒乓球裝備,以及學校日常開支,例如校服及書包等。如今政府取消津貼,她指長女升讀副學士後家庭開支增加,將難以為幼女添置運動裝備,目前亦要照顧女兒情緒,避免她因見到其他同學有更好、更新裝備而感到失落。May直言,目前只能叫兩名女兒「唔好食咁多、唔好長肥」,否則若要再買新衣服,也是一筆開支。
最新影片推介:
逾兩成家長因取消津貼暫停SEN治療
關學聯成員黃敏靈表示,取消津貼除了加重家庭負擔,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家庭更是百上加斤。調查發現有超過兩成家長表示或需因取消津貼而暫停子女的SEN治療和訓練課程。她指出,SEN學童一旦未能接受治療或訓練,將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社交發展,繼而影響他們的成長。
照顧照顧者平台成員黃樂容表示,當局應維持恆常化的2500元學生津貼。她形容學生津貼是家長滿足子女需求的重要資源,亦有助緩解照顧者因經濟因素帶來的壓力。關學聯成員張敏則指出,當局取消津貼前未有廣泛諮詢,引起大量反對聲音,期望當局能與關注團體會面,聽取基層家庭的意見和目前面對的困難。
有家長身體欠佳仍擬兼職幫補
另外,深水埗基層婦女聯會亦就取消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訪問131名基層母親,當中六成人住在劏房,三成住在公屋。超過九成受訪者表示,取消學生津貼後會出現家庭經濟問題。
育有兩名小學子女的阿筱表示,目前家庭最大開支是補習費,但即使取消了津貼亦要繼續補習,否則無法跟上成績。她表示自己身體欠佳,需定期覆診,但會考慮兼職工作幫補。不過,她亦憂慮兼職會透支健康,令自己欠缺精力照顧子女和影響親子時間,最終影響親子關係,形容目前陷於兩難局面。
另一名同樣有兩名子女、住在劏房的阿珍表示,現時生活費主要來自綜援,但援助實際上不足以應付學習開支。她又提到,新學年的書簿費和雜費需要三千多元,認為若政府取消津貼,將更難應付需要。她計劃減少女兒的興趣班和減少周末帶子女外出,但憂慮長時間在家中,會令親子關係緊張。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