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注意丨4月要防新冠肺炎病毒恐損心臟 勿當普通感冒

醫健人物

發布時間: 2025/04/15 17:02

分享:

分享:

春天要慎防新冠肺炎,勿當普通感冒看待。新冠公共健康關注組成員、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提醒,新冠病毒的對心臟機能的傷害可以很大,有研究顯示,心臟病發及死亡風險更可高逾2倍。新冠病毒在春夏季再度活躍,高危一族要格外小心,以防患上重症。

新冠病毒可嚴重損害心臟

今年3月,本港確診新冠的人數有所回升,反映此病毒對社區的威脅從未消失。為何心臟易受損害?謝德新醫生解釋,感染新冠病毒可致血液中促炎性細胞因子水平上升,令免疫系統變得異常活躍,引發一種過度的免疫反應,稱為「免疫風暴」。若肺部感染此病毒後,無法有效進行「氣體交換」,心臟可能因氧氣不足而受損。新冠患者或會出現心臟衰竭、血氧含量低、血栓、心肌梗塞、肺積水等症狀。心血管病患者若染新冠,病情或更嚴重。

確診3年後中風率恐高2倍

新冠病毒對心臟的影響不容忽視。謝德新醫生指出,美國心臟協會於202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沒有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士相比,曾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士在確診3年後,中風、患心臟病或死亡的風險增加超過2倍。

另一方面,比起患有心血管疾病但未曾感染過新冠病毒的患者,因為感染新冠而住院的非心血管或糖尿病患人士,其心臟病發、中風和死亡率高21%。

此外,糖尿病患者同樣是高風險人士。有研究證實,新冠病毒也會令糖尿病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變得異常活躍,導致胰臟的β細胞受損,身體無法產生胰島素。

高危人士可考慮接種疫苗

現時本港流行的新冠病毒仍為JN.1及其後代譜系,目前使用的疫苗能有效預防相關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為減低重症和死亡風險,高風險人士可考慮接種疫苗。市民大眾亦應時刻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以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

謝德新醫生提醒,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因人而異,成效、副作用及風險也不同,如有懷疑,請向你的主診醫護人員查詢。若持續出現不適症狀,應盡早求診。

新冠公共健康關注組成員、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欄名 : 健康專家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