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欄︱難忘與父飲茶一盅兩件談日常 聖公會李兆強校長榮升新手爸盼傳承文化
發布時間: 2025/06/06 09:00
▲ 劉強校長榮升新手爸爸,憶起與父親飲茶點滴。
【聖公會李兆強小學/校長專欄】假日早上,我獨自到茶樓飲茶,鄰座一位婆婆搭話,她說:「後生仔,你是全場最年輕的茶客呢,現在已很少見到年輕人自己來飲茶了!」確實,茶樓內大多是已退休的老友記,或是前來陪伴老人的一家人,鮮有看到年輕一輩相約來飲茶,為甚麼呢?
最新影片:
小情人拍拖喜歡去咖啡店,喜歡那裏浪漫的氣氛。學生或打工仔常到快餐店,因為午餐時間有限。有食店新開張時,人們總貪新鮮排隊試新菜。在一些人眼中,飲茶既浪費時間又老土,想食點心的話大可買外賣或在超級市場買冷藏品再翻熱,根本不用親身前往茶樓。可是對我來說,能坐下來品茗吃點心,是一份情懷,亦是一份福氣。小時候的早上,爸爸每天都會帶我和姐弟到樓下茶檔飲茶,每朝一盅兩件,爸爸總會點鳳爪排骨飯和金錢肚,讓我們吃飽後元氣滿滿的上學去。在這一個多小時,爸爸會問問我們上學的情況,偶爾說些做人道理,詳細內容我已不記得,但爸爸的聲音和家人圍在一起的窩心,還教人記憶猶新。






那時的茶檔是典型屋邨的大排檔,在一個露天地方蓋上簷篷,放置十多張簡單摺枱,中央處是點心出爐的地方,我最喜歡自己去挑選點心,然後小心翼翼捧著熱辣辣的籠子回到座位。時移世易,飲茶的模式正在改變,以往的「點心車」被「電子點心紙」替代,傳統點心加上新潮元素,還有茶樓在中國茶外推出「手搖水果冰茶」吸引新客。但令人惋惜的是,香港仍然有不少充滿舊情的茶樓,敵不過時間洪流而結業。
然而移民了的朋友告訴我,就算點心款式普通,甚至談不上好吃,在國外的中式茶樓是人流不絕的。它是華人的聚腳地,是中華飲食文化的彰顯。三五知己的移民在富中華特色的地方相聚,格外有親切感,亦洋溢了陣陣「同根同心」的暖流。所以說,有些傳統在乎的不是形式,而是它帶出的情誼,這份情是永遠不能被取代的。
「一籠點心,匯聚同根之人。一口濃茶,滲出人間温情。」







因為爸爸的緣故,我對飲茶情有獨鍾,有空閒時我都會去茶樓緬懷一番。初為人父的我,亦期盼小女兒長大後,能和我多多到茶樓飲茶,建立屬於我們獨有的父女情。對你來說,又有甚麼能勾起你對爸爸的思念呢?祝各位父親節快樂!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撰文 : 聖公會李兆強小學校長 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