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憑蔣志光 樂壇就有救?

City

發布時間: 2014/11/06 12:57

最後更新: 2014/11/27 14:37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電視畫面截圖

近年很多人都說香港沒有實力歌手,樂壇已死,連「小巨肺」G.E.M.鄧紫棋甚至說「不如把樂壇毁滅重來」。不過,昨晚蔣志光於電視劇開金口唱歌,一首《相逢何必曾相識》把fb洗版,紛紛指「樂壇有救」。

影片在網上瘋傳,甚至有網民開設「拯救樂壇-支持蔣志光出翻黎做歌手」專頁,短短12小時,讚好人數已近8,000人。

樂壇何以一池死水,未必單單與歌手質素有關,香港創作歌手吳彤去年曾經撰文分析香港樂壇積弱原因,當時引起很多討論。他認為,香港樂壇近年冒起的新人有質素,但華語市場處於弱勢主要有3大原因:

1. 語言界限

香港歌手以演唱廣東歌曲為主,但內地及海外市場近年都去粵語文化,例如新加坡禁止電台及電視台播放廣東歌或用粵語做節目等,削弱了香港歌手在外地受歡迎程度

2. 電視台限制

近20年香港電視台都處於一台獨大局面,自4大唱片公司與電視台不咬弦後,電視台限制了歌手宣傳機會,歌手有再好的作品,亦欠缺電視宣傳渠道。

3. 唱片公司不變通

以往香港歌曲以K歌、情歌為主,但近年社會議題成為了近年香港流行曲的主要方向,但不少唱片公司都未能變通;反而一些以社會議題為主的獨立歌手,例如Mastamic、Supper Moment、 C Allstar,Rubberband 和 KOLOR 等卻走紅。他們的走紅方程式都是依靠網上平台,但唱片公司未能隨新時代娛通,反而眷戀八、九十風光年代的派場,出埠工作時往往要求「大排場」,令不少外國媒體和合作單位卻步。

無容置疑,香港樂壇的確有實力派歌手,但可能因為種種商業原因窒礙歌手的發展及創作。作為樂迷,當大家一邊只在網上非法下載歌曲,一邊指責樂壇已死的時候,有誰會反問自己:「是誰在扼殺音樂人的創意?」

【相關新聞】:

蔣志光5件事 隨時曝露年齡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