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翻版! 伊拉克被掠文物

City

發布時間: 2014/11/11 13:01

最後更新: 2014/11/11 13:13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新華社)

戰爭除了生靈塗炭,更是一場文化大浩劫!據CNN記者統計,近十多年來,在戰火中被摧毀的世界重要古迹共19個,以2001年阿富汗前政權塔利班炸毀巴米揚大佛(Buddhas of Bamiyan),最為震驚世界。

如今的伊拉克,在叛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下稱伊斯蘭國)兵臨城下,除了正在發生一場人道災難外,更是另一個摧毀文物的殘酷戰場。1900年發生在北京的八國聯軍搶掠宮廷文物,如今活生生在伊拉克上演!

ISIL販賣文物 資產激增逾百億

今年6月,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攻陷伊拉克北部重鎮古城摩蘇爾(Mosul)後,除以黑市石油及販賣武器斂財外,更以走私文物作為另一條財路。

伊斯蘭國對伊拉克及敘利亞境內的文物古迹破壞,其動機之一就是「錢」!在摩蘇爾,有當地居民表示,伊斯蘭國武裝分子進城後,徵召當地大量重型機器,胡亂挖掘,以掠奪文物變賣。

英國《衞報》早前報道,伊斯蘭國單是從敘利亞某地,就已掠奪了價值3,600萬美元(約2.8億港元)古物工藝品。伊拉克當局亦推算,伊斯蘭國在佔領摩蘇爾前,資產只有約8億美元(約62億港元),但在佔領當地後大量挖掘古迹後,他們的資產已激增至15億美元(約116億港元)。

伊拉克博物負責人卡伊斯.侯賽因.拉希德(Qais Hussain Rashid)在接受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亦坦言,不少武裝分子會「肢解」一些浮雕,然後賣給罪犯或古董商人:「他們通常會把古像的頭斬去,只留下腳,原因是頭部最值錢!」至於這些文物的出貨路綫又如何?據悉,武裝分子往往會先將他們轉手到土耳其、黎巴嫩及杜拜等周邊國家,然後再運往歐美高價賣出。

除圖利外,伊斯蘭國還以摧毀文物古迹作為政治宣傳。他們除了在伊拉克摩蘇爾毀掉了一座19世紀音樂家兼詩人穆斯利(Mullah Othman al-Musili)的雕像外,更於敘利亞北部省份拉卡(Raqqa)破壞了一座公元前8世紀,亞述王朝(Assyria Empire)時期的獅子像,又將圖片刊於組織的網上雜誌,以展示他們的「戰果」。

伊拉克的摩蘇爾市亦有文物被毀,圖為之前士兵在伊拉克哈特拉古城遺址持槍執勤的相片。(相片來源:新華社)

「血文物」氾濫 國際社會難制止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一位駐伊拉克當地的員工表示,「伊斯蘭國就像塔利班炸掉巴米揚大佛一樣,明知道國際一定有很多反對聲音,但他們就故意去做,目的就是要告訴世人,他們就是做到了」,是徹頭徹尾的政治宣揚。

對於上述種種如同「血鑽」(Blood Diamond)般,被武裝分子在戰爭區「開發」出來轉售圖利,從而壯大自己侵略能力的「血文物」問題,現時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Irina Bokova)更批評伊斯蘭國的行為如同「文化清洗」。但可惜如何停止摧毀文物繼續發生,及惡化下去,以現時的國際政治局勢來看,除了是靜待外,似乎沒有他法。

相片來源:新華社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國金札記〉 (收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