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號召青年投票 政局可翻天?

City

發布時間: 2014/12/01 07:00

最後更新: 2014/12/01 09:23

分享:

分享:

台灣九合一選舉,年輕人走出來投票,被視為選戰成敗其中關鍵。和香港情況相約,台灣年輕人之前被批評不關心政治,為何出現改變?且更被指可令政治翻天? 對本港又可有啟示?

台灣九合一的選舉結果,令政局形勢大變。當地有媒體形容,台灣人用選票力量,給國民黨摑了一巴掌。該黨執政縣市由15個減至6個,執政16年的台北市也失了。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內閣總辭,有報道指總統馬英九擬辭去黨主席一職。

選舉勝敗取決於很多因素,但今次選舉比起以往都更聚焦年輕人。早於選舉之前,不少候選人以短訊、網絡平台、短訊等爭取年輕人投票,有「青年投票,翻轉政治」等宣傳語句,甚至有專車於投票當日接載年輕人返鄉投票等。

初步數據顯示投票率與過往相約,年輕人的投票率如何,仍有待公布。惟不少當選人已把成功歸功於年輕人走出來投票,包括新當選台北市長的無黨籍人士柯文哲在fb感謝年輕朋友,當選台中市長的民進黨林佳龍亦指勝選全因年輕人,感謝他們創造歷史。

當地不少輿論亦視年輕人為主宰選舉的重要關鍵,分析國民黨失利原因是漠視年輕世代,激發年輕人覺醒,不再對政治冷漠,並以選票予以「教訓」,有媒報形容是次選舉是「網絡世代的階段性勝利」。



年輕一代過往予人對政治及社會政策不關心,亦不熱衷投票。《經濟學人》今年10月發表文章《Why young people don't vote》,引述數據指英美,甚至歐洲地區,年輕人投票率均低於年老,指原因是年輕人遲結婚育兒、買樓,對政策關心也延後,且對政客失望,覺得無人選就索性不選。

在亞洲地區如台灣及香港,這論調也熟悉得很。年輕人不關心政治,可說是社會大眾的共識,投票率偏低也是慣例,但台灣今次選舉,卻展示了年輕人在政治上的新角色及力量所在。

年輕人為什麼變了?從過去沒有聲音,為何變為可主宰九合一結果?

當地《天下雜誌》上月已有文章分析,當地有評論指,經濟環境變差,年輕人找工不易,低薪世代卻面對高樓價物價,不滿積壓,渴求社會改變。

洪仲丘事件以致於今年的太陽花學運,已反映年輕人的政治力量,他們作為網絡世代,善用網絡令資流傳遞更快更廣以及快速凝聚,故此有分析又指年輕人很有可能成為左右九合一選情的翻轉因素,

其實,台灣年輕人的困境與參與政治的改變,是否似曾相識?本港之前的反國民教育運動,以至近月的佔中,年輕人當中所佔的角色,也一樣顯見日漸加強的政治影力。今年10月《時代雜誌》以18歲的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為封面,便提出「政治新一代」(New Political Generation),找到屬於自己的政治力量,從而改變對社會及制度的不滿。

年輕人對政治由冷變熱,不是壞事,既為自己發聲,也成為推動社會改變的動力。本港的登記選民中,18至30歲的登記率低,投票率亦較平均為低。連月的佔中局面,固然令人擔心年輕人在政治上的角色如何走下去。近日,網上又有人發起」登記做選民」的冰桶式挑戰,呼籲合資格的年輕人登記做選民,在明年的區議會選舉、後年的立法會選舉,發揮手上一票的力量。

選票的力量可以比子彈更大,台灣年輕人運用這力量冀為社會帶來改變。本港年輕人在政治上的參與愈見有影響力,將採取更多直接行動作爭取手法,是可以預見的,會令香港未來政局帶來甚麼變化,就看政府能否確切回應他們的訴求。

(圖片來源:柯文哲facebook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