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順:梁振英了解年輕人嗎?

City

發布時間: 2014/12/01 14:31

最後更新: 2014/12/01 14:31

分享:

分享:

雨傘運動持續超過兩個月。自從上周三旺角清場,恢復交通之後,連日來有人嘗試重新佔領,警民衝突不斷。警方出動4,000警力駐守,等同在旺角實施戒嚴。梁特首還等不及清場,就公開呼籲市民去旺角消費,顯然是心存僥倖。以這樣的態度去處理雨傘運動,只會弄巧反拙。 

雨傘運動的核心訴求是普選,但是背後反映的,不單是兩制矛盾,也是世代之爭。在事件初期,還有人質疑這個定位。不過,到了今天,應該殆無異議。

最新一個有關佔領者身份和特徵的研究顯示,在3個佔領區的佔領者之中,超過8成是40歲以下的青年,其中超過3成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小部分是學生,大多數是高學歷白領,自覺是中產下層或基層。 

青年工作重中之重 卻未做好 

特首梁振英已經公開承認,政府沒有做好青年工作。聞說在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之中,青年工作將會是重中之重。當然,願意正視問題總是好的,

不過,關鍵是是否了解。梁振英了解年輕人嗎?我敢說,他不了解。如果他了解,就不會犯了在任特首兩年來最嚴重的政治錯誤。 

兩個月前的9月28日,警方在夏愨道施放87枚催淚彈。梁振英授權警方施放,一定以為群眾被驅散了就回家。他沒有料到,在群眾中間有很多年輕人,而這些年輕人跟成年人不一樣。

一方面,他們非常重視政治權利,程度甚至超過眼前的利益問題。另一方面,他們生於太平日子,沒有關於政府鎮壓的記憶。結果,有人跑了又回來,其他人跟在後面,也發現催淚彈沒有那麼恐怖。警方沒有更多的警力進行驅散,結果佔領夏愨道發生了,而且即日擴散到銅鑼灣和旺角。 

態度輕蔑 視青年為破壞分子

梁振英缺乏對年輕人的了解,並非在今天才開始。1年前,在施政報告諮詢會上,梁振英發言被打斷,又被掟雞蛋,結果誤中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梁振英當時馬上訓斥有人搗亂。

其實,很多政府高層和建制人士都視年輕人為破壞分子。我有一段經歷,可以在這裏與讀者分享。話說幾年前的一天,我跟朋友與政府高層會面,討論政改。討論結束,話題轉向剛發生的一則新聞。

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在一個有關港鐵工程的典禮上發言,有示威者衝上台搶咪,典禮被迫腰斬。與我閒談的一位政府高層狀甚不悅,直斥那些年輕的示威者是「爛仔」。 

這樣的態度對於解決年輕人問題毫無幫助,是顯而易見的。其實,就算到了今天,不少建制派對年輕人的態度仍然帶有強烈的家長主義味道,只想年輕人聽話。

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指有朋友跟自己說:「最近較多港人移民,並非因為怕共產黨,而是怕了年輕人」。她批評年輕人剛愎自用,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對的。

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又批評年輕人不講道理,「點放心20年後將香港交俾呢班人去管?」我相信在建制陣營之中,羅范椒芬和梁愛詩的態度絕對有代表性。如果成年人以這樣的態度去跟年輕人溝通,那只會是火上加油,半點用處也沒有。 

其實,成年人對年輕人態度輕蔑的問題,建制陣營沒有專利,泛民裏面也很容易找到。我曾在不少飯局親眼看到,一些泛民朋友一提到年輕人就十分勞氣。

但是,我卻對他們的部分批評有些保留,感覺他們並不了解年輕人,也不願意嘗試去了解。泛民陣營長期存在一種「大佬文化」,我近日跟與佔領區有聯繫的一些朋友討論,聽說一些佔領者對某些泛民大佬非常有意見,大意是覺得這些大佬態度專制獨裁。 

敢衝敢試增風險 持續性成疑 

其實,作為成年人,我沒有資格去代表年輕人說話,也從不肯定自己百分百了解他們。不過,我曾認真跟年輕人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

說句老實話,我對年輕人的一些傾向也有所保留。在我眼中,年輕人太急於求變,缺乏耐性。對於行動,他們比較着重行動所帶來的可能性,而不太重視行動的代價。

這種傾向的好處是敢衝敢試,一個例子是當日學民思潮黃之鋒和學聯周永康、岑敖暉決定重奪公民廣場,結果迫使佔中運動提早展開,也導致後來3個佔領區的出現。但是,敢衝敢試也意味着增加行動的風險,令行動的可持續性成疑。我一直認為,社會運動成敗的關鍵並不是短時間所展現的力量,而是長時間所展示的韌性。

「階段性成果」的確可以成為自欺欺人的語言偽術,成為投降派的下台階,但是,社會改革真的可以一步到位嗎? 

其實,在多元社會裏面,有不同意見是正常不過的事;世代之間也是如此。要溝通、合作和團結,最重要的是信任與尊重。

態度決定一切,無論在朝在野,我希望所有關心社會未來的人都反省一下自己的態度。北京的態度更是關鍵,現在特區的情況是典型的「老革命遇到新問題」。他們更應該檢討自己多年來所進行的統戰工作,特別是針對年輕人的工作。現實政治牽涉權力與利益,但是檢討態度,則是重認後佔領時代的政治對話的第一步。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標題經TOPick修改,原題為〈續家長心態   世代矛盾難紓〉

撰文 : 陳和順 新力量網絡 副主席/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首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