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甘地與馬丁路德金看佔領運動的失敗

City

發布時間: 2014/12/16 16:40

最後更新: 2014/12/16 16:40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法新社

甘地與馬丁路德金所領導的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分別為印度帶來脫離英國獨立建國和為美國黑人帶來消除歧視的「民權法案」,是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成功的著名例子。

由戴耀庭、陳健民、朱耀明發起的「佔領中環」以至後來因局勢發展而生以學聯和學民思潮為代表的「雨傘運動」,剛隨著警方在各佔領區清場而落幕,但對於爭取真普選的目標,我們卻依然毫無寸進。

佔中三子(左起)陳健民、戴耀庭、朱耀明。(相片來源:本報資料室)

同樣是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在印度的甘地和在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得以「成功爭取」,但在香港的三子雙學卻是未竟全功。

當中的因由,除了在印度和美國的運動爭取對像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美列堅合眾國,而在香港的運動爭取對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相信還存在一些運動內在的因素,在運動的某些方面,是他們有做好但我們未做好的。甘地和馬丁路德金的做法,相信非常值得我們參考。

一、領袖道德魅力

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領袖的道德魅力,對其能否有效號召群眾,能否將群眾的力量轉化為與對方談判的籌碼,令運動成功達至其目標,有極為關鍵的影響。

若果領袖不足以號召大部分的群眾,則運動容易陷於失控,無論是運動的參與者還是運動施壓的對像,都不認受運動的領袖,協商和談判將無從說起,運動要取得成果更是遙遙無期。

我們先看甘地。他以公民不服從、不合作,和絕食抗議等的政治主張,獲得世界的關注,更多次被英國當局逮捕。甘地奉行的苦行僧式的個人克己生活,包括素食,獨身,默想,禁慾等。

不但如此,他更放棄西方式衣服而穿印度土布做的印度傳統服裝,用紡車紡紗,參與勞動。甘地放棄代表富有和成功的西方式衣服。他的意思是要穿的能夠被印度最貧窮的人接受。

我們再看馬丁路德金。1963年,馬丁路德金發起「向華盛頓進軍」行動,在林肯紀念堂前,他說: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今天,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

憑著這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演講,馬丁路德金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負名望的演說家。1964年10月14日,馬丁路德金更因長期以非暴力方法追求種族平等,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甘地和馬丁路德金憑著他們極強的領袖道德魅力,能夠有效地能夠號召群眾,在運動中的決策可以起到一呼百應的果效,成功控制運動的收放。

回頭看香港的佔中三子以至學聯學民等,群眾對於運動的方向本身就有巨大的分歧,三子雙學甚至未能得到部分群眾的尊重,以至三子雙學的呼籲很多時根本未能起到實質作用。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在警察向人群施放催淚彈的當日,在警方「警告催淚煙」和「速離否則開槍」一旗兩用下,再加上網上的流言四起,警察將會在當晚動用橡膠子彈甚至實彈清場的消息甚囂塵上。

三子雙學在當時就曾呼群眾散去,但卻未有效用,才出現警方在當晚施放八十七枚催淚彈的一幕。

二、施加經濟壓力

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的策略非常重要,只是大批群眾同時犯法,未必能對當局構成真正實質的壓力,迫使對方讓步。

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要取得成功,在集體犯法之餘,必須配合其他有實際作用的行動,對當局以至整個社會施加實質的經濟壓力,始有成功的希望。

先看甘地出了甚麼招數。甘地使出了「排斥英國貨」的策略,抵制英國產的商品。與此配合的還有宣傳印度人應該穿土產布料衣服,號召印度婦女每天花一定的時間織布。

甘地在印度宣揚使用本地家庭紡織的土布,與支持者使用紡車自己紡,並用土布做衣服,不再從英國進口衣服,對英國的工業,以至英國當局造成一定的威脅。

除了抵制英國產品外,甘地還極力鼓勵人們抵制英國學校和法律機構,並辭退政府工作,拒絕繳稅,以及拋棄英國給的稱號和榮譽,對英國展開全面的抵制。

馬丁路德金亦有相似的做法。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沙•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公共汽車上因拒絕讓白人座位給白人,被以蔑視蒙哥馬利市關於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令因而被當地警員逮捕。

四天後,馬丁路德金在該市組織55000名黑人舉行罷乘運動,號召黑人「不與邪惡的規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給汽車公司以經濟上的支持」。

由於公共汽車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於經濟相對困窘的黑人,使公共汽車公司承受極大的損失。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聯邦地區法庭最終裁定,阿拉巴馬州關於在市立公共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律是違憲。

1956年12月20日,馬丁•路德•金宣布為期381天的罷乘運動結束。

甘地和馬丁路德金所發起的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並不是純粹的集體犯法,而是針對有關不公義不平等政策與法律的實際行動,並且是成功對有關既得利益者施加實際的經濟壓力,有助迫使對方讓步。

反觀香港的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基本上就只有佔領街道一途,干犯的非法集會的法例,與爭取的真普選並不相關,而佔領數條街道,實際上亦未對既得利益者造成真正的巨大經濟損失,效果不彰,未能爭取到爭取的目標,乃是正常不過。

三、不惜影響民生

真正能夠達成目標的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必須是真正不惜影響民生的。

公民抗命不是一台戲,集體犯法若不能對社會民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則必然不能對當局造成足夠的壓力,更遑論要對方讓步了。

甘地的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是不惜影響民生的。1930年,國大黨拜訪甘地,希望他領導另一場公民不服從運動。

甘地於是領導了一場為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的大規模公民不服從運動:甘地和數以千計的群眾從德里到艾哈邁達巴德遊行達400公里,被稱之為德里遊行,自己到海邊取鹽,拒絕向政府交稅,並發動全國性的抗議進行時,與英國駐印總督舉行圓桌會議談判。甘地最終再度被逮捕入獄。

馬丁路德金的行動對社會民生的影響則更大。1960,馬丁路德金發動「入座運動」,發動黑人進入拒絕為黑人服務的地方,禮貌地提出要求,得不到就不離開。

他們不卑不亢,一旦得不到服務,就坐在那裡做作業、讀書、研究學問。不到兩個月,運動就擴大到了美國南部五十多座城市。雖然有許多大學生在「運動」中被捕,但馬丁路德金卻向同胞發出了「把監獄填滿」的號召。

甘地發動的運動,直接衝擊政府的食盬公賣制和相關的產業,馬丁路德金發動的運動,更是直接針對拒絕為黑人服務的商戶,並要把監獄填滿,影響巨大。

他們不會懼怕行動會影響民生,更不會懼怕行動會影響商戶生計、影響政府運動等。這一切的行動,才是真正具有抗命威力的行動。

反觀香港的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一直以來均打出「盡量不影響民生」的旗號,甚至主動開通道路讓警察交更、讓政府人員上班等,本意雖良善,但卻大大局限了運動的威力。

結語

要成就一場成功的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必須有具道德魅力且能服眾的強勢領袖,領導一場能施加實質經濟壓力,且不惜影響民生的大規模抗命運動,向當局提出清晰和堅定的訴求,才有成功的希望。

在運動裡建立烏托邦式的社群,雖然是美好,且令人回味,但此社群亦有完結的一天,亦無助於目標的達成。

雨傘運動,是香港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的第一次嘗試。我們都知道,爭取真普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我們再發動另一次的公民不合作非暴力抗爭時,我們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杆直跑,吸收這次失敗的經驗,帶著清晰堅定的目標,以目標為本的策略,把我們的目標達成。

我們的目標不單是建立烏托邦佔價區、不單是寫下感動人心的故事、不單是要六八九下台,我們要的,是真普選。

原文刊於作者鄧力行 fb 專頁,獲作者授權轉載。

撰文 : 鄧力行 90後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