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與「公主」是怎樣煉成的?

City

發布時間: 2015/01/12 13:53

最後更新: 2015/01/12 13:58

分享:

分享:

港童遇到難題會容易發脾氣。(相片來源:本報資料室)

近日有網民在討論上批評身邊的「極品」朋友,指除了貪小便宜,更有人因為本身食齋,與朋友同枱食飯只肯付三成飯錢,如此「算死草」,再見不是朋友。

「計到盡」的行為包括:

  •  以「無散紙」為由,拒絕攤分車費及飯錢
     
  • 每次與朋友吃飯最愛爭「埋單」,然後攤分時向每人多收五至六元
     
  • ​向大學同學借米煮飯,對方將一包米價錢除開,要收幾元

究竟香港人是否愈來愈多「算死草」?

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盧敏翀認為,本港不少獨生子女備受寵愛,可能因缺乏群體生活,造成缺乏同理心,不會設身處地考慮別人的感受,亦不懂與人分享,「例如覺得請人吃飯,自己會好吃虧。」

香港出生率低,不少夫婦選擇不生育,或只生一個小朋友,獨生子女往往「萬千寵愛在一身」,養尊處優下慢慢形成「王子病」、「公主病」,當中以「港孩」最為突出。

TOPick 總結各大網民意見,總結出「港孩」特徵。

  •  對家務「零參與」,有機搆於2013年訪問了500名4至12歲孩童的家長,發現6成港童不會幫忙做家務,76%不能自行更換衣服,更有6成不懂洗澡。

港孩的自理能力低。(相片來源:本報資料室)

  • 容易發脾氣。香港家庭教育學院2013年一項關於港童競爭力的調查,訪問近800名小學至初中學生的家長,發現港童的抗逆和獨立能力低;四成港童處理問題時會鬧脾氣或逃避,三成會找父母代為處理。
     
  • 經常幻想自己是「王子」或「公主」,但沒有信心面對群眾
     
  • 最愛四個「不」,甚麼都「不在乎」、「不介懷」、「不思考」、「不要求」,典型答案是「不知道」
     
  • 外表早熟,但心智遲熟
     
  • 精於計算結果,毫不享受過程
     
  •  擅於「看見」,不擅「閱讀」;擅於「收聽」,不愛「理解」

港孩的日常表現又如何?香港家庭教育學院早前的調查,總結出港童十大無禮行為:

  • 家傭或長輩幫忙拿東西時,甚少說「唔該」
     
  • 當巴士或列車到站時,衝入車廂佔座位
     
  • 家人送禮物時,甚少主動說「多謝」
     
  • 每天早上或晚上見到父母甚少向他們說早安或晚安
     
  • 間中駁斥長輩
     
  • 每次進膳前甚少叫「大家吃飯」
     
  • 經常喜歡打斷別人說話
     
  • 老師分派功課作業時甚少以雙手接過
     
  • 間中在facebook等社交平台恥笑或辱罵同學朋友
     
  • 在公眾場所不排隊或打尖

每個孩子都是張白紙,孩子表現如何關鍵在於父母的身教,父母溺愛過度,或過度放縱孩子,是導致子女變成港孩的根本性原因。

要避免孩子患上「公主癌」或「王子癌」,家長們須以身作則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