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英語文法錯錯錯

City

發布時間: 2015/01/15 11:36

最後更新: 2015/01/15 14:11

分享:

分享:

《施政報告》昨出台,按照一貫做法,中英文版本都有。

公民黨議員兼英語老師毛孟靜昨日狠批報告的英文版錯漏百出,單是口號已出現文法錯誤。

有英文了得的前局長,就反駁毛孟靜部分批評。他們認為近年的報告是中譯英,才會出現港人常見的「Chinglish」(港式英文)情況。

1. 口號語法錯

今年的《施政報告》,口號是「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推動民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英文版則是:

相片來源:《施政報告》網上版截圖

毛孟靜打開報告首頁即見錯誤,慨歎政府人員的英語水平每況愈下,她很勞氣地表示正確寫法不應有個「the」,應為:

「Uphold Rule of Law, Seize Opportunities, Make Right Choices;Pursue Democracy, Boost Economy,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

她又指,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中的「Livelihood」,其實是用以形容動物的生態環境,而非人類。

毛孟靜經常點評政府人員的英語水平。

可是,有英語了得的前局長,得悉毛的批評後,反駁指口號中「the」的出現不是問題,他認為只有以下錯誤:

Seize the Opportunities(不應用the);

Pursue Democracy(應改用Promote Democracy)

2. 人民幣都譯錯?

另外,有網民發現,第27段談金融,提到離岸人民幣市場,英文版串錯人民幣為「Renmenbi」,查實正寫應該「Renminbi」,認為政治不正確,網上版已見更正。

相片來源:《施政報告》網上版截圖

3. 前年報告 大錯特錯

英文錯誤一籮籮其實早有前科,2013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出現大量「Chinglish」,作家陶傑與毛孟靜點評這些「騎呢」英文:

陶傑指當年報告的主題已出錯:

「穩中求變,務實為民」譯作「Seek Change Maintain Stability Serve the People with Pragmatism. 」

陶傑認為完全是「Chinglish」思維,西方思維中「變」必帶來不穩,因此西方沒有「穩中求變」,所以怎譯也是不通。

「我們的客觀環境也極其優越…」譯作「The broader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operate is also highly favourable. 」

環境(Environment)其實是不須操作(Operate)的。

陶傑早年已批評《施政報告》出現大量「Chinglish」(港式英文)。

毛孟靜亦狠批報告內文的譯法不準確:

「香港山高海深…」譯作「Hong Kong is hilly and surrounded by water. 」

表達意思全錯,建議譯為「Hong Kong enjoys high hills and deep waters.」

「香港司法獨立,治安良好。」譯作We have an independent judicial system, and excellent law and order. 」

「治安」不應譯作law and order,應用「public security.」

4. 泛民「Bow Tie」標語 也錯了

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指泛民標語也出錯。

2009年,當時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任內《施政報告》,泛民議員在會議廳舉起英文標語,曾蔭權其後指文法錯了。

泛民議員舉起寫上「Bow Tie Keep Your Election Promise」的標語,曾蔭權指應該在「Keep」後加「s」,即「Keeps」。

但泛民反駁指,他們根本不是這個意思,他們是叫曾蔭權要守信,不是說第三者,所以不應加「s」,文法沒有錯。

當年電視新聞亦有報道這個小插曲:

相片來源:本報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