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居屋計分無謂 改良抽籤更實際

City

發布時間: 2015/01/19 08:00

最後更新: 2015/01/19 09:34

分享:

分享:

居屋遞交申請後就等抽籤結果,好運的一抽即中,也有人抽幾次都落空。長策會曾研究更改抽籤買居屋制度,包括計分制,但計分會比抽籤更公平嗎?倒不或改善現行抽籤制更實際。

私樓的樓價升不停,新居屋被視為上車希望,超額認購逾38倍,是否有機會揀樓上車,視乎抽籤結果,這方法沿用多年。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出席電視節目時透露,長策會曾研究是否不再用抽籤制,亦有討論計分制,但結論是行政操作更艱難,可能引起更多爭拗,且抽籤一貫獲社會接受,故此不作改變。

抽籤結果中與不中,視乎運氣,究竟是否公道做法?過往並非沒有人提出質疑,例如立法會議員田北辰2011年曾撰文指,居屋應引入考慮住戶入息水平、年齡、租住樓宇年期等的計分制,需求愈大,分數愈高,按需求排先後,比起寄望幸運之神的抽籤制,公平得多。

居屋抽籤制度確實有點類似抽獎的形式,猶如六合彩攪珠,對於抽籤結果,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幸運地首次便抽中,亦不乏有人多次落空。

每種制度也有其利弊。抽不中、埋怨運氣不好,是人之常情,但計分制又是否比抽籤公平呢?推行資助房屋「組屋」制度多年的新加坡,亦是以抽籤方式決定申請人的先後次序,並非實施計分制度。

居屋是否應改計分制?現時公屋對非長者單身申請者設計分制,按申請人年齡及輪候時間等因素來計分排先後,無非覺得按實際需要排隊是較公平做法。

居屋與公屋雖同為資助房屋,但兩者性質有所不同。公屋是為幫助最基層人士解決迫切住屋需要,至於居屋則是提供較私樓便宜的置業機會,無論身住公屋、或輪候公屋、或超出公屋資格入息者均可申請。

公屋計分制計月入、家庭人數及申請者年齡等,是為找出誰最急切可獲廉價租屋機會,但居屋是關乎置業,這並不是基本生活急切需要。

況且居屋已對申請人入息設上限,換言之,已把高入息可負擔私樓的人士排除於外;就算居屋抽籤制,但抽中後也會按綠表和白表比例,再按申請人類別,例如是否家有長者、核心家庭或單身人士再排先後。在長者、家庭優先情況下,單身申請者即使被抽中,但實際上揀樓機會也已輸了一大截。

在這情況下,若改計分制是否多此一舉,況且誰先買樓,誰可獲較多分,如何設定?按年齡?又按入息高低嗎?入息高但又不超出限額,是否代表有較好置業條件,應該優先?抑或較低代表租屋對經濟負擔較大,應該排先?又或者計現時住屋擠迫程度,則豈不是建議急上樓不如租劏房?爭拗一定更多。

抽籤制度沿用多年,社會對此早有共識,又何必多作無謂大變,徒添更多爭辯,倒不如考慮改善現時抽籤制。

新加坡近年也對抽籤買組屋作出改善,設優先計劃(priority scheme),例如育兒優先配屋計劃(Parenthood Priority Scheme),養育一名16歲以下孩子的家庭、或有三名或以上孩子,另外願意與父母同住的已婚子女家庭等,都有較大中籤機會。

在既有人人平等的抽籤機制中,再衡量社會需要才提高中籤機會,豈不更加實際?本港居屋中籤者若家有長者,中籤後可優先揀樓,可否改為增加中籤?對於有子女家庭也可如是。另一可改善的是,沒有入息的學生申請居屋情況,未畢業就遞表申請,其實真正買樓的是父母或家人,近年對此一直有爭議,是否也可一併處理?

居屋抽籤雖然被人怨睇彩數,但算是合理情況下較公平方法,沿用多年,這個中獎機會,有時令人開心,有時令人傷心,但正如六合彩一樣,大家既受落,何必多做無謂功夫呢?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