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子是一種懲罰?台「巢運」促多建公屋

City

發布時間: 2015/02/08 14:57

最後更新: 2015/05/07 11:42

分享:

分享:

帝寶外觀看似是香港中產屋苑,但住戶當中不少是企業和財團老闆。近年台企如頂新、胖達人,接連爆出醜聞,老闆均住在帝寶,巢運發起人彭揚凱戲稱:「這是全台犯罪率最高的住宅」。(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當香港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復售居屋市民覺得機會難逢,蜂擁交表,對岸台灣和香港亦同病相憐,樓價居高不下。台灣人一樣覺得上樓無望,總統馬英九去年曾揚言「要讓台灣成為青年住得起的台灣」,以示改善情況的決心,但民間不滿聲音並沒停止。

去年台灣十多個社運團體,發起一場名為「巢運」的蝸居運動,要求政府修正房屋政策,包括加快興建社會住宅(與公屋相似)和杜絕樓市炒風。發起人彭揚凱說台灣情況比香港更差:

社會住宅只佔全台房屋不足1%,香港至少有三成是公屋,現在台灣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未來住哪裏?

彭揚凱Profile

  • 年齡: 44歲
  • 台灣「巢運」發起人
  •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秘書長
  • 學歷:淡江大學建築系、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
  • 工作:曾在台北市民政局工作6年,2004年開顧問公司設計建築,2010年起全職研究市區規劃和房屋政策

去年10月4日,巢運發起在帝寶外通宵集會,逾1萬名民眾躺馬路抗議高樓價。(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城市炒到鄉鎮 樓價5年升七成

位處台北最貴路段仁愛路的「帝寶」,是當地有名豪宅和政商名人聚居地,成交價多次刷新台北紀錄,業主包括首富郭台銘、連戰兒子連勝文等。由於住客大多是政商關係複雜的權貴,台灣民眾都稱他們為「帝寶幫」。

去年10月,彭揚凱當秘書長的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和十多個關注房屋議題的組織發起「巢運」運動。運動打著「還我居住權」的旗幟,第一炮活動,就召集了逾萬人在帝寶外通宵集會。

很多年輕的面孔在屋苑前佔領道路夜躺,高喊「滅金權、爭公平」口號,抗議樓價高企和政府房屋政策失誤。彭揚凱說:

我們選帝寶因為是台北最貴的地方,住客很多都是金權關係複雜的富人,炒高地產樓價,買賣鄉鎮農地,自己卻住台灣最貴的住宅。

台北最貴的豪宅「帝寶」有多貴呢?去年成交中每坪最高近300萬元新台幣,折算後呎價約2.1萬元,再看台北地政局的最新數據,在台北買樓平均呎價約3,780元。

香港人眼中可能已覺得算「便宜」,但在生活指數和水平較低的台灣,樓價5年間已上升七成,置業成為愈來愈困難的事。

台灣劏房居住空間和香港一樣狹窄,梳洗處和睡床只是一步之遙。(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年輕人租樓需求大

台灣目前實質薪金水平,只是約11,000元,還不及1999年水平。揚凱父母18年前為他買了一個約1,400平方呎的住宅單位,當時只需約700萬新台幣(約174萬港元),現在銀行估值逾2,500萬新台幣(約622萬港元),漲價3倍多:

我爸媽當教師,家庭背景收入比較好,能幫我買,但很多家庭都不是,工資沒增長房價一直升,下一代最基本的居住權,像一輩子都得不到。

台灣自置居所比率多年來維持八成半以上,租屋率只是約一成多。揚凱說政府提供各種鼓勵買樓的低息貸款和稅務優惠,但愈來愈多年輕人選擇租樓,政府卻忽視了他們的需要:

台灣人的想法中,租房子是一種懲罰,因為代表你沒有能力,可是房子現在已經是很貴的商品,給資助降低購屋的門檻,他們還是買不起。

去年全台灣約9萬人排隊申請租金津貼,但只有約2.5萬戶受惠,每月補貼金額只是約4,000元新台幣(約995港元),申請亦多限制,如直系親屬有物業,就不可以申請:

很多年輕人父母都有房子,想搬出來租房子,都不合資格申請(津貼),金額也幫不了太多。

建公屋慢乾等幾年

在香港,買不起樓可選擇申請公屋,但台灣政府過去並沒有在公營房策著墨太多。幾年前樓價步步高升時,才提出興建如本港公屋的社會住宅,但目前社會住宅只佔全台房屋不足1%。巢運訴求之一,就是要將比例盡快增加至約5%。

揚凱說有活動的參加者,就很羨慕香港:

香港至少有三成是公屋,政府也負起義務增加供應,給民眾基本的居住權。社會住宅只佔全台房屋不足1%,現在台灣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未來住哪裏?

目前台灣興建社會住宅的進度緩慢,如在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2010年就提出任期內興建4.5萬個社會住宅單位,但5年後的今日柯文哲上台,仍只得不足1萬個單位開始動工。

社會住宅去年就成為九合一選舉的重要議題,大部分六都參選人都承諾當選後加快興建社會住宅。

(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辣招不辣鼓勵炒賣

他認為明年總統大選,無論藍營綠營,房策都是影響候選人民望的重要議題。

他批評政府辣招阻止不了炒風,馬英九政府曾幾度出招遏抑樓市,但不論是實施類似香港額外印花稅的「奢侈稅」,還是降低購買第二個物業的按揭成數,都起不了大作用。

反而2009年政府將遺產稅由50%調低至10%,令內地和海外的台灣富人回流囤房炒樓:

現在台灣房屋空置率這幾年都有1成多,炒房的人就是等房價漲高,再轉手賣出,情願丟空也不租出去,賣出去賺的跟租出去差太多。

幾年前台灣為回應置業需求,亦曾發展類似香港居屋的「合宜住宅」,批地給發展商合作興建,以低於市場價發售,但去年卻爆出承包商舞弊案,計劃在官商勾結疑雲下腰斬。

揚凱指這種「金權結構」,只令社會怨氣加深:

政府前幾年把大量土地賣給財團建豪宅,不建社會住宅,任由發展商囤地把地價推高。現在台灣有一個大誤區,以為搬離台北就可以,但這種炒地炒房的現象再出現,就不只是城市才有問題。

炒房問題近年已由城市擴散到鄉鎮。台灣媒體報道,較偏遠的花蓮縣和苗栗縣的鄉鎮,因公路和城鎮化發展,吸引了借題炒作的投資客,短短3年間房價翻了1倍。台灣的鄉土命運,可會變得不一樣?

​揚凱常用自己讀高中時發生的一件大事來提醒自己。1989年台灣房價3年間升了5倍,買樓變成絕望的民眾,組織了爭取房屋權益的「無殼蝸牛運動」,曾有逾4萬人夜宿台北忠孝東路:

在帝寶夜躺剛好也是活動25周年的紀念,我不想下一個25年後,我們還是要睡在街上抗議。

當年運動後,總統李登輝為平息民怨,曾推出類似香港居屋的國宅政策,但後來小量房屋落成後,計劃不了了之,亦沒有為台灣房屋市場帶來轉變。

(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節錄)

原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380期(收費閲讀),標題經TOPick 修改,原題為「台澳無殼蝸牛站起來」

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