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了愛情解藥?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02/23 18:36

最後更新: 2015/02/23 18:36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法新社

有經歷過失戀痛苦的人,大抵都希望在電影《無痛失戀》中那種洗腦方法快點在現實中岀現,好忘掉一切的痛,看似現代科學家亦將找到治療愛的解藥了。

「愛會令人受到傷害」和「心痛」都是大多數人感受過的,而莎士比亞等大文豪亦寫過許多關於「愛情解藥」的作品。但到底愛只是我們製造給自己的麻煩,還是人類存在的基本,儘管很大機會會帶來傷害?

科學的進步很快就要強迫我們確實面對這個問題,因為反愛情的生物科技研究到以藥限制情感,這個概念就與治療成癮問題和抑鬱相類似。

神經倫理學家 Brian D. Earp 在去年的New Scientist 中指出,最近的大腦研究顯示,正在戀愛的經歷和某些成癮藥物的效果其實是極其相似。由於兩者均是會激活腦部的獎賞系統 (reward system),效果是讓我們忘記其他事情,但一旦藥效退去,便會馬上反彈。所以,俗語說的「愛情是一種毒藥」,在腦神經學上並不是空口說白話。

事實上,反愛情藥物已在非官方渠道使用,如在以色列有些猶太人會處方抗抑鬱藥給神學院的年輕學生,將藥物的副作用改為其主要用途,企圖減少他們的性慾。

Earp 認為在一定情況下,這樣藥物治療可能是有益的。

「你可以想像一種情況是,當一個人的愛情經歷是如此深刻但傷害極深,卻又是如此難以抗拒,這樣的愛會破壞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有些處於危險關係中的人,他們亦知道自己需要走出和想離開,但卻無法打破當中依戀。

但如果有一種藥物可以幫助受虐婦女離開她的施虐者,而假設這種藥物是安全而有效的,我們會相信她選擇服用是有道理的。」Earp補充說。

雖然在理論上,這樣的解藥有助於減輕抑鬱,家庭暴力甚至自殺的個案,但仍然要考慮當中倫理問題和缺點。

最後Earp亦指在作出這樣的廣泛建議時要相當小心。因為當一個人在分手時受到重大打擊,並過了一段長時間後都未能回復,這樣很有可能是抑鬱症的一部分。而面對這樣的症狀,現在已經有許多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所以即使是在危及生命的家暴個案下,我們仍然不建議在違背自己意願的基礎上強制使用藥物治療;應先嘗試非涉及藥物干預措施 。

原文刊於 Outside 網誌及 Outside Facebook專頁,獲作者授權轉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